《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以下简称《标准》)即将自2012年7月1日起全面强制执行。届时,我国所有城镇水厂供水水质必须满足《标准》所规定的106项指标。
能。供水行业技术进步,供水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家重大科技水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正在紧张进行;有些城市把供水作为公用事业,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城市水价有所突破;有些城市地方财政给予了适当补贴,企业经营亏损状况有所缓解;水质监测体系初步建立,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不断完善。
不能。供水的安全压力增大,水资源的保证率越来越低,现有的水源地水质日趋恶化,饮用水水源水质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水厂现行处理工艺不适应国家新的水质标准;应急供水体系不完善;供水设施发展不平衡;水质监测能力十分薄弱;价格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水价不能随着供水成本调整而相应调整,水价倒挂,企业经营亏损严重。
看一个水厂是否合格也不能光看一个106项水质达标的报告书,这106项毕竟是半年检验一次,关键是水厂的处理是否按照国家标准来处理的,还有的水厂连出厂水每天9项常规和原水每天9项常规都监测不了,也被报上了106项合格水厂,而且有关卫生部门明明监测出有些指标已超标严重,碍于金钱关系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的问题特别发生在县级市里的新建的水厂,检测部门在监督过程中只要交上钱就全部合格,根本不要求企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倒霉的是老百姓拿钱喝着不安全的水。
只有一定规模和政府非常重视的自来水公司可以做到,但占全国60%的县镇自来水公司很难,至少大众是完全不知道县镇自来水公司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方面有多么严重的缺乏,更悲哀的是一些政府只抓GDP污染了水源,对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却漠不关心,甚至自来水公司经理是走马灯,谁会花大力气去管水质到底怎么样呢?很多自来水的水质都是不敢公示的,大家知道的是喝了水没有什么健康上的影响,至于潜在的谁知道了。
不但饮用水水源水质呈下降的趋势,净化成本越来越高,而且水量也受到影响,又加上城市化进程加速,需水量的增加,水量供给紧张。
城市饮用水成本将越来越高,价格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可能导致大量非水源地水流入,供水企业竞争激烈,供水质量监管难度加大,所以对供水水质按时全面达标并不看好。
新标能否执行,各地水司的检测能力是否匹配是关键,达到达不到不是靠嘴来说,关键是靠检测数据说话。大家都知道,国内除直辖市、省会城市等一些城市具备新标全项的检测能力以外,地级市能完成这些项目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中暴漏出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检测措施没跟上造成的。水质也不过如此。另外,委托检测一次全项,又要花多少钱,大家算算,有几家水司愿意心甘情愿的出资经常性的检测全项。许多地方本身就水价不到位亏损经营,这笔开支无疑增加了供水单位的经济负担。试问地方卫生监督部门会免费检测供水单位的供水水质吗?
中国的饮用水太需要改善了,现在的居民饮用水中悬浮物、浊度、金属离子物、有害固体颗粒、细菌都大大超过人能接受的标准,太需要国家制定较高的标准来强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保证居民饮用水供水质量,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支持尽快实施保证人民健康、安全的水质标准及其他保证安全、保证人民健康的食品、药品标准。国家标准是最低保证标准,不要把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指标降低了,技术进步是国家进步的具体体现。
我个人认为标准的实施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