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水源被重金属污染,你可能会吃到含有重金属的粮食、蔬菜,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000万公顷耕地受到重金属传染,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近日,杭州市出台《清洁土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杭州土壤“消毒”,让重金属远离餐桌。
重金属污染水和土壤
对于土壤污染的关注,杭州早已经开始行动。今年年初,杭州出台首部重金属治理规划:《杭州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规划》中说:根据杭州2006年至2010年各级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十一五”期间,杭州共有8个水质监测断面重金属超标。主要超标指标为汞和六价铬,超标断面除萧山永兴江出口断面和建德大同镇水厂断面以外,其余都集中在主城区境内。
其中半山桥断面,2007年汞的超标频次达到33.3%,六价铬污染超标仅在2009年的永兴江出口断面出现。
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杭州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也在不断富集,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据实地调查,污染较严重的土壤主要集中在涉重金属企业场址及附近区域。
重金属污染简单地说就是汞、镉、砷、铜、锡这些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超标。重金属一旦它进入人体,是“只进不出”的。像河底底泥里的重金属,被河底植物吸收。鱼吃了这些植物,污染又转移到鱼体;鱼如果被人吃,又会转移到人体内,然后,它就在人体内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警
污染土壤的两大来源就是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未来,杭州将设立一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立土壤环境状况数据库。
按照《方案》要求,对敏感区域土壤,如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企业聚集区、重点废弃物焚烧企业和垃圾危废填埋设施周边设立长期监测点位,定期监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估分析土壤环境风险。
到2012年,重金属重点防控企业废水、废气污染物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和联网;到2013年,省级重金属重点防控区所在县(市)环境监测站具备开展污染源及周边水、气和土壤环境监测的能力。
此外,设立一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覆盖全市重金属重点防控区、重点防控源和主要农产品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市级土壤环境状况数据库,实现污染场地状况和土壤环境质量信息互通共享。
农田土壤是监测重点
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民菜篮子的“健康”。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这些粮食可养活4000多万人。
杭州市耕地保有量22.17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8.67万公顷。怎样保证杭州农田土壤的清洁,让重金属远离餐桌?
未来几年,杭州将对基本农田(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菜篮
子”基地等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成因进行调查和监测,在主要农产品产区、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边、污水灌溉区等敏感区域新建48个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长期定位监测点,建立35个农田土壤污染综合监测点,建设1个农田土壤污染综合防控试验站。
到2015年,杭州主要农产品基地土壤重金属指标达标率不低于80%。
●延伸
检测不合格
土地不能开发利用
一旦土壤被污染,土地还能不能利用,有没有办法将其修复?
《方案》提出,对污染企业原址进行调查,开展在产企业场地环境风险识别工作。编制杭州市污染场地环境风险控制清单。同时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和农产品产地环境状况调查,启动杭州市山地丘陵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全面掌握污染场地的数量、分布、类型和污染程度。
有污染场地的区、县(市),根据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水平,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场地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分类处理措施。杭州将在“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中开始试点,对污染土壤进行生态修复。
化工、制药、农药、重金属排放企业搬迁后,原址土地污染比较严重,杭州将建立收储污染评估制度。开展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环境风险评估,将非工业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壤污染风险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对已确定利用污染场地的非工业用途新建项目,其场地经评估需治理修复的,未修复或修复不达标的污染场地不能进入开发利用环节。
●数说
到2015年,杭州将重点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和改善污染场地。
在杭州市辖的富阳市、桐庐县等杭州市省级重点防控区,汞、镉、铬、铅、类金属砷5类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要比2009年减少20%;其他区域五类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9年减少5%。
在主要农产品产区、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边、污水灌溉区等敏感区域新建48个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长期定位监测点,建立35个农田土壤污染综合监测点,建设1个农田土壤污染综合防控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