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听说PM2.5,今天来到监测站,听了工作人员解释,才真正知道PM2.5是怎么回事。”孔赛芬是五邑大学环保协会的成员,昨日上午,她和近百位大学生、环保爱好者齐聚东湖公园,参加“6·5”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参观了大气监测子站的运作。
上午9点,近百名慕名而来的大学生和环保爱好者已经聚集在东湖公园内,等待大气监测子站开放。这次开放给公众参观的大气监测子站位于东湖公园内,是目前市区四个大气监测子站之一。记者看到,这座监测站外表就像一间小房子,顶上布满了装有烧瓶的探头和各种仪器。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要参与到绿色经济中,就需要我们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简短的开场白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准备进入监测站内,一探究竟。
打开一扇门,不大的房间内摆放着一台台仪器,仪表盘上的数据灯不断闪烁、跳动。“这台就是PM2.5的监测仪器,连接着监测站房顶的探头,对收集到的大气样本进行分析,仪器与省环保厅的电脑连网,数据实时更新,大家可以从网上进行即时查询。”工作人员指着一台仪器说。
“监测站设在东湖,数据有代表性吗,监测范围有多大?”一名大学生首先提问。
“这座监测站的监测范围可覆盖方圆几公里,由于PM2.5在大气中的分布比较均匀,同一区域内,公园和居民区测到的数据不会有什么不同。”工作人员回答。
随后,市民纷纷就自己关心的大气环境问题提问,工作人员也一一给予解答。
“不看不知道,一个简单的数据原来要经过这么多仪器才能测出。”参加活动的五邑大学学生阮素雯说,“我们江门市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类活动,让市民对环保知识‘知多D’。”
PM2.5、臭氧是今后主要控制的大气污染物
在昨日的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上,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站长李健华就市民关注的大气污染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去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9.4%,随着PM2.5纳入空气质量考核,会不会降低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
李健华:根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臭氧等指标,一段时期内,确实可能降低空气质量优良率。但是新标准更科学,更有参考价值,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切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记者: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PM2.5和臭氧的来源?
李健华:臭氧是二次污染物,主要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PM2.5则较为复杂,既有一次污染物,又有二次污染物,工业、制造业、汽车尾气,包括工地扬尘都会产生。PM2.5、臭氧等将会是今后主要控制的大气污染物。
记者:在新形势下,大气污染防治应如何进行?
李健华: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监控、治理;更重要的是推进区域联防联治,加大与周边城市联合行动的力度,推进协同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