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烟囱一根根地倒掉,也标志着株洲市治理大气污染的脚步正在前行。株洲市环保局局长李必农介绍,今年计划上半年拆除烟囱30根,下半年拆除20根。拆除这50根烟囱后,株洲市内还剩137根烟囱。
除了废弃烟囱,不合规的也要拆除
“我觉得每次炸掉的烟囱都是被废弃的烟囱。”住在株洲市石峰区铜霞路的袁师傅说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李必农介绍说,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除了废弃的烟囱外,对于城市内正在使用的不合规的烟囱,也要进行拆除,并向这些企业推广煤改气、使用清洁能源。
与此同时,株洲还积极推广使用天然气,年使用量达2.23亿立方米,年减少SO2排放2800吨、烟尘排放1500吨。
城区的空气质量直接决定了市民的生活环境,而优化城区产业结构布局也成了改善空气环境的关键一步,在关闭、淘汰、搬迁了一大批重污染企业中,株洲电厂2台125MW火力发电机组、株洲市煤气公司2座2.8m双联下喷复热式焦炉等几十家几十条生产线关闭退出,大幅度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逐步建立5个国控监测点
随着机动车的日益增多,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特别是黄标车的尾气也对城市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为此,株洲市环保局开展了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和机动车尾气环保监测工作,严格执行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限行制度,对不能达标排放的机动车予以淘汰。
而除了做到一步步改善外,株洲市“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的5个国控监测点,也逐步建立,分别是位于芦淞区的市监测站(株洲市八中校园内)和火车站监测点(株洲市一中校园内),荷塘区的市四中监测点、石峰区的株冶医院监测点和天元区的天台山庄监测点。在全部建成后将对全市的TSP、SO2、NOx、PM2.5、臭氧等大气污染因子实施自动监测,并实现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