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注册
水是生命之源 看国外节水策略与妙招
作者:   时间:2012-05-09

  水是生命之泉,水是生活必需。然而,由于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水危机正急剧上升。人类如何科学用水,节水,爱水,日益成为一个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问题。驻外记者采写的一些国家的节水经验和做法,以供借鉴。

  以色列 节水是国家头等大事

  农业奇迹 昔日荒漠变沃野

  初到以色列的人多半会惊诧:这怎么会是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荒凉、贫瘠和没有希望的土地”?昔日的大片沙漠早已变成瓜果飘香的沃野良田,不管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其实,以色列人均水资源仅约为290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国。然而,就是在这样严重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农业奇迹”。占全国劳动力5%的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全国95%的所需食物,一些农产品还远销海外。以色列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享有“欧洲果篮”之称。此外,以色列还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

  这一切是以色列以节水为特色的农业发展的结果。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色列就走上科技节水之路,先从农业灌溉用水方面下功夫,探索最优灌溉方式,根据不同绿化品种、不同时段用水需求,智能控制用水。如今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世界闻名。据统计,目前以国内60%灌溉面积使用滴灌,10%为喷灌,5%为移动管灌,25%保留可移动喷灌系统。

  可以说,是节水创造了沙漠奇迹;是节水助推以色列农业欣欣向荣。有世界农业专家统计,按照以色列的节水效率,地球可以多养活3倍的人口。

  法律健全 方方面面严管理

  以色列前总理列维·艾希科尔有一句名言:水是以色列的生命。这一定位也是以色列领导人的共识,历届政府都把水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

  早在1959年,以色列便制定了《水法》,对国家水资源的所有权、开采权和管理权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根据这一法律,全国一切水资源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配发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开采。同时,《水法》还竭力呼吁和倡导国民珍惜水源,节约用水。接着,以色列又先后颁布了《水井法》、《河溪法》等一系列与水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节约与合理用水是贯穿其中的主线。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法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沦为一纸废文,而是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履行。

  以色列专门成立了“国家水利委员会”,对水源统一归口管理。水委会除宏观上制定全国水政策外,还负责调节水价、分配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污染及废水回收和再利用等。水委会内设一个理事会,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每年为不同的用水部门下发配额。理事会1/3的成员由政府指派,2/3为来自各行的用水户代表,这样可做到集思广益,协调各方利益。除了水委会,还有一个“部长委员会”,协助对水资源进行开发、监督、管理和使用等。

  此外,以色列将水源分为天然淡水、淡化海水、地下咸水、再生水和拦截雨水等类别,不同类别的水价格不同。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就比农业用水价格高出许多,并实行阶梯式浮动。用水在规定额度60%以内的价格较低,约为每立方米1.2美元;超过额度80%后,水价攀升至约每立方米5美元,甚至更高。

  深入人心 决不浪费一滴水

  政府着力在全民中营造节水气氛,不断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水贵如油”,提醒人们善待水源,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长此以往,以色列国民普遍形成了十分强烈的节水意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爱惜观念已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就连小孩,也在家长的熏陶下,懂得“不浪费一滴水”的道理。有媒体评论说,节水已变成以色列“蔚然成风的大众文化”。

  你在以色列的任何一个家庭,绝看不到龙头“长流水”现象。一般人家用完了水,不会很快倒掉,而是循环使用。比如剩下的饮用水,会用来洗车、浇花草,或者储存起来,等着废水回收和再利用处理。以色列已建起一批技术和设备先进的污水处理厂,通过部分处理和完全处理,将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用于非食用作物的农业灌溉。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已深深扎根以色列人的心中,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这种习惯对以色列打破能源匮乏的发展瓶颈,一步步迈向繁荣,功莫大焉。

  瑞典 “水富翁”抠门得很

  瑞典水资源很丰富,丰富得让人有些“嫉妒”。首都斯德哥尔摩水网交错,有“北欧威尼斯”之称;全国的湖泊多达9万多个;一年四季降水充沛,加之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平均只有20人,所以瑞典人可称得上是不折不扣的“水富翁”。既然先天条件优越,按理说“水富翁”用水该有些奢侈才对,可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朋友托尼一家。

  巧安排 建筑处处重节水

  托尼的房子离斯德哥尔摩市区不远,独门独院,是一座上世纪80年代盖起来的小别墅。正值初秋,托尼家院子里的草地依旧是绿油油的,两棵苹果树也挂满了果实。记者想,浇灌这些草木,一定要用不少水吧?

  可托尼的回答却让记者有些吃惊,这些草木竟然主要是“靠天活命”。他解释说,这个院子粗看起来是水平的,可实际上是一个以别墅为制高点的小土包,由于坡度很小,所以即使是落在房顶的雨水,也会顺着缓坡滋润院内的草木,而不会使自然降水很快流失。

  虽然记者很佩服瑞典人在院子设计上匠心独具,但这毕竟是建立在该地区降水充沛基础上的,似乎也没有什么稀奇。见记者并不很信服,托尼又引领记者参观起室内各种卫浴用具来。托尼说,在瑞典的市场上,所有的水龙头、淋浴喷头或抽水马桶都是节水型的。可以说是“只有更节水的,没有不节水”的。例如抽水马桶,至少有两档排水阀,而据说有一种瑞典公司发明的“聪明马桶”,可以分区域进行冲水,比一般的节水马桶还要省水60%。

  “可卫浴用具毕竟只是房屋的附属品啊?”听到近乎“抬杠”式的追问,托尼终于亮出了“看家法宝”——让记者看看排水管道。难道排水管道也和节水有关?原来,瑞典人住房里的排水管很细,甚至浴缸里的排水管也是这样。据托尼介绍,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出水量过大,水槽里很快就会出现积水,“逼迫”人们不得不把水龙头或淋浴喷头关得小些。

  细算账 积少成多利百姓

  见记者终于是心悦诚服,托尼颇为“得意”地说,建筑设计不过是节水的辅助手段而已,而真正重要的,是人主动节水的意识。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不希望在用水的时候能“痛快淋漓”呢?

  于是,托尼开始认真地和记者算起经济账:把院子设计成缓坡,不过是多加点土而已;使用节水的卫浴用具,也只是暂时地多花些钱;至于排水管的设计,是政府确定的统一规格,可在节水上却对老百姓有利。所有这些积少成多,省下的水费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在痛快地用水和省下大笔钱之间,你会选择哪个呢?”托尼开始反问起记者。

  经济账还没算完,托尼又点出了更大的问题:不管怎么说,水资源的减少和人口的增加都是当前严峻的现实,如果每家每户都不节约用水,最后的结果就会是水价上涨,那时人们在用水上的开销就会更大了。继而还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裁员,造成大量的失业和贫困人口,这也许还是影响比较小的;从大的方面讲,人们会因为水费太高而不再浇灌绿地,造成大片的荒漠,从而使水资源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听了托尼的一番讲述,记者已经从刚才的“心悦诚服”变成了“五体投地”,着实佩服起瑞典人“锱铢必较”的功夫。

  设大奖 推动全球保环境

  从1991年起,瑞典每年都要举办“世界水周”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了16届。在“世界水周”期间,瑞典还会由国王或王储出面,亲自向全球对水问题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颁发“斯德哥尔摩水奖”。如今,该奖的影响越来越大,大有成为“国际水问题领域的诺贝尔奖”之势。

  从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如何看待瑞典举办这样的活动?托尼回答说,瑞典是世界上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并不能因此而高枕无忧。一方面,瑞典人要珍惜现在的环境,并使其持续地发展下去;另一方面,水资源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没有任何国家能偏安一隅。所以设立这样的奖项,帮助那些缺水或水资源形势恶化的国家改善环境,对任何人都是有利的。而瑞典也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地球上每个国家都能成为“水富翁”。

(本文来源:国际周刊)
  • 给排水设备网
  • 节能水网
  • 化工人才网
  • 水处理人才网
  • 中国脱硫脱硝网
  • 水处理网
  • 中国水处理网
  • 必高环保人才网
  • 中国水务网
  • 焦点水网
  • 印染在线
  • 中国水工业网
  • 中国环境频道
  • 全国节水网
  • 水处理配件
  •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中国固废网
  • 全球环保研究网
  • 中国能源网
  • 中国新能源网
  • 中国化工网
  • 环保网
  • 中国环保设备在线
  • 中华环保联合会带路工委会
  • 一带一路经济与环境合作论坛

  • 版权说明 下载中心
    • 在线咨询
    • 010 5165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