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地处长江中上游,是长江上游区域重点保护带之一。按照西昌人民对“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期盼,西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水环境治理。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西昌市供排水总公司下属的邛海污水处理厂和小庙污水处理厂分别于2004年、2007年完工运行,充分保障了西昌景区和城市污水的达标排放,邛海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还荣获了省污水行业运营绩效先进单位、全国十佳污水处理厂等荣誉称号,向家乡父老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邛海1万吨污水处理厂
该项目于2000年立项,2002年12月开工建设,2004年7月投入生产运行,是凉山州第一个建成运行的污水处理厂。邛海污水处理厂是为处理邛海周边的生活污水,保护邛海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而修建的。污水处理厂采用BAF曝气生物过滤法, 设计日处理污水1万吨。一级截污干管从岗瑶到邛海污水处理厂,全长7.5公里,中间设提升泵站三座,管径为DN400-DN600。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投资1500万元建设完成邛海西岸11.4公里的二、三级截污干管。
邛海污水处理厂现处理量为8000吨/日左右,处理后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出水口安装有在线COD、NH3、流量设备,与省、州环保局监控平台联网,可随时通过监控平台对邛海污水处理厂生产现状、处理水质、处理水量进行检查。该厂2007年7月首批获得四川省污水厂监管运行合格证,2008年获得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十佳运营单位称号。
(二)、小庙五万吨污水处理厂
该项目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设计,于2003年11月动工修建,2007年5月完成工程建设,8月经四川省环保局批复同意投入试运行,日处理污水5万吨,目前实际处理污水量为4.2万吨/日左右。小庙污水厂污水处理项目采用丹麦Kruger公司研究开发的DE氧化沟工艺,处理设备可根据水质情况实现现场手动控制、远程控制以及自动控制稳定运行。厂内自投入试运行生产以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进厂水水质、水量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整个厂的污水处理设施功效也逐年得以体现,十一五期间小庙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3960万吨,削减COD7778吨,通过污水厂的正常运行使西昌市的水资源治理成绩得以巩固,为西昌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拟扩建情况
根据西昌市“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为加快西昌的经济建设,抓住机遇求发展,市委、市政府又制定出了加快发展西昌的新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有超前的突破。面对机遇挑战,供排水总公司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行动布置工作,加快城市及经久工业园区的建设,拟在经久工业园区新建污水处理厂并且扩建邛海污水处理厂。前期在已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邛海污水处理厂扩建至2.0万吨/日(增加1.0万吨/日),小庙5万吨污水处理厂拟建至8万吨,同时新建经久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2.0万吨/日,进一步提升西昌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在建设、扩建污水处理厂的同时结合城市建设和道路,敷设城市污水收集管网,进一步实施雨、污分流,建设实施污泥处置和再生水综合利用。
目前邛海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现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通过四川省发改委的节能评估报告批复,通过四川省环保厅的环境影响报告评审会、确定该项目勘察设计招标中介机构,目前该项目进入勘察设计招标阶段。经久工业园区新建污水处理厂目前已通过四川日报比选网确定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勘察设计招标单位。我公司并积极协调经久工业园区管委会收集该项目前期相关资料。
根据西昌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州、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昌市供排水总公司承担着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于2006年完成缸窑至邛海污水厂一级截污干管7.5公里;2007年完成火把广场至小庙污水厂一级截污干管8公里;2007年完成西河右岸啤酒厂至海河一级截污干管约1.8公里;同时在2008年至2011年间共完成长安南路、经二路、经三路、航天路、滨河路下段、邛海西岸等处的二级截污干管共计47.2公里。
预计2011年还将完成城市污水管网50.63公里的铺设工作,2012年铺设污水管网47.89公里,2013年铺设截污干管58.45公里,2014年铺设截污管网57.37公里,2015年完成污水管网51.32公里的铺设。届时,随着城市一、二级截污管网铺设工作的完成,将更加有效遏制污水直排的现象,进一步改善西昌水环境。
守护生命之水,让它常绿、长流,是人类共同的历史责任。西昌市供排水总公司一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承担起西昌污水治理的重任,抓生态提升发展品牌,以山融城、以水兴城、以绿美城,推动西昌经济持续发展,为建设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