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注册
西藏将实施饮用水源地环保工程 加强生态建设
作者:   时间:2011-11-19

未来五年,西藏将逐步落实资金,为各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包括污染防治、生态恢复与建设、环境管理等方面,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鼓励宾馆、饭店和景区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和低碳产品,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引导旅游饭店使用节能环保设备,对购置并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且符合国家优惠目录的,按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抵免政策。

西藏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西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力争在未来五年内植树造林26万公顷以上,退牧还草480万公顷以上,治理沙化土地18万公顷以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万公顷以上;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加强主要江河、重点区域水质、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完善森林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等。保护建设过程要严格遵守《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以及涉及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森林保护、草原保护与管理、水土保持、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污染治理等方面的专项法规。

过去五年,西藏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资金达到101亿元,落实了19个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实施了3大类20项环境监管建设工程。其中投入6000多万元治理沙漠化土地64万亩。实施了藏东南防沙治沙、山南地区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工程,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加大了西藏湿地保护投入力度。

据悉,西藏目前已落实“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类项目27项,总投资98亿元,为“十二五”西藏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在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印发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的通知》中提出,中央加大对西藏生态旅游、高原绿色食饮品、绿色农畜产品等低碳绿色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产业和薪柴能源替代工程。西藏政府在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工作方面提出建设天然草地保护、重要湿地保护、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支撑保障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建设、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防护林体系建设、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十大具体工程。

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西藏,总面积达1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量少,日照充足,风速大,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高海拔的位置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脆弱和敏感。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截止到2010年,西藏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6206亩,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保护区总面积达41.37万平方公里,建立了2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城镇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8%以上。西藏的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较好保护。大多数湖泊仍处于原生状态。

  • 给排水设备网
  • 节能水网
  • 化工人才网
  • 水处理人才网
  • 中国脱硫脱硝网
  • 水处理网
  • 中国水处理网
  • 必高环保人才网
  • 中国水务网
  • 焦点水网
  • 印染在线
  • 中国水工业网
  • 中国环境频道
  • 全国节水网
  • 水处理配件
  •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中国固废网
  • 全球环保研究网
  • 中国能源网
  • 中国新能源网
  • 中国化工网
  • 环保网
  • 中国环保设备在线
  • 中华环保联合会带路工委会
  • 一带一路经济与环境合作论坛

  • 版权说明 下载中心
    • 在线咨询
    • 010 5165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