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注册
水质优良的饮用水水源地 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作者:   时间:2011-09-28

农业面源污染水体,乡镇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流域型水源使下游水源面临污染。9月5日-9月9日,2011年海南环保世纪行暨地面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情况专题调研活动在文昌、万宁、白沙、海口进行实地调研,记者在跟随采访时发现,目前海南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优良,但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据了解,2008年海南省正式启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截至2010年底,海南省共划定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9个,包括在用水源地24个和备用水源地5个。此外,还划定典型乡镇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60个。

种养业威胁饮用水安全

在文昌市竹包水库3.48平方公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种植着3650亩经济作物。而文昌市深田水库5.14平方公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布着众多养殖场,有1家养猪场、1家养蛙场,4个养鸡场和17个鱼塘。

种植荔枝、胡椒、香蕉、龙眼等经济作物,或者建起养殖场饲养禽畜,这是海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普遍面临的状况。这些带给农民丰厚经济收入的种养业,却也严重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是造成水质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相比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更难以控制。

由于历史原因,海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土地均为集体所有,土地利用与水源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据环保业内人士分析,对水源保护区周围土地进行征用或租赁,用来种植水源涵养林,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但这需要相当大的一笔费用,对当地政府财力是一个考验。

乡镇农村没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位于太阳河上的万宁水库是目前万宁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在太阳河中上游,分布着长丰、牛漏、东和农场、兴隆农场等人口密集的地区,太阳河两岸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加大了太阳河水体的污染负荷。

目前,海南省绝大部分乡镇农村没有建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或渗入地下,严重影响乡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

万宁市为改变这种状况在全省率先进行探索,先后在兴隆墟、东澳镇、龙滚镇、长丰镇、和乐镇建成7个人工湿地处理乡镇农村的生活污水,其中5个已投入运营。人工湿地工程利用湿地的独特功能,根据自然界水体净化的原理,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通过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据万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人工湿地是万宁处理乡镇农村生活污水的有益尝试,万宁市投入使用的5个人工湿地日处理污水达6600吨,污水处理效果显著。按计划,将每年建成2-3个湿地工程,到“十二五”末期,人工湿地将覆盖万宁全市各镇墟。

饮用水水质受流域性污染

海南省有南渡江、昌化江等多条河流流经不同行政区域,是沿岸群众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水源。然而,河流在长长的输水过程中,饮用水水质受流域性污染较为明显。

海口市龙塘饮用水水源地建在南渡江上,是典型的流域性水源地,而海口市永庄水库虽为湖库型饮用水源地,但该水源地的水源补充主要来自松涛水库。由于输水渠道长,且大部分处于海口市境外,两处饮用水水源地具有流域性污染的特征。根据历年水质监测,南渡江在澄迈与海口交界的后黎村断面,总氮、粪大肠菌群超水质Ⅲ类标准。

对于这种跨区域的水源保护,环保部门人士建议,要建立流域型水源地保护联动机制,上游有关市县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减轻下游水质污染压力。位于下游的市县对上游市县适当进行生态补偿,有利于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 给排水设备网
  • 节能水网
  • 化工人才网
  • 水处理人才网
  • 中国脱硫脱硝网
  • 水处理网
  • 中国水处理网
  • 必高环保人才网
  • 中国水务网
  • 焦点水网
  • 印染在线
  • 中国水工业网
  • 中国环境频道
  • 全国节水网
  • 水处理配件
  •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中国固废网
  • 全球环保研究网
  • 中国能源网
  • 中国新能源网
  • 中国化工网
  • 环保网
  • 中国环保设备在线
  • 中华环保联合会带路工委会
  • 一带一路经济与环境合作论坛

  • 版权说明 下载中心
    • 在线咨询
    • 010 5165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