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众所周知,辽宁老工业基地当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环保欠账较多,历史遗留问题较大,这个问题如今已变成辽宁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难点。目前在我省的工业领域,各企业的生存状态与承担环保改造的能力都不相同,甚至天差地别。面对工业环保欠账,如何进行科学梳理,抓住关键环节,走出辽宁路径,全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已成为我省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我省是一个重化工业大省,以一次性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影响我省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煤炭在我省的能源结构消费中,占比70%左右,是我省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目前,燃煤使用量还在继续增长,肩负改变单一能源结构重任的“气化辽宁”工程需加快步伐。现在,我省已具备上百亿立方米年供气能力,但具体落实到使用上还有不少障碍。
大气治理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但工业环保欠账多,能源结构单一,是阻碍辽宁空气质量改善的两大重要因素。根据企业的不同状况寻找破解办法,还清欠账;找准影响“气化辽宁”工程快速推进的障碍,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尽快改变全省的能源结构。只有这两大难题得到根本解决,辽宁才有可能破解大气污染防治之困局。
还清工业环保欠账,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实行——
企业减排“三分法”
“今年初我省大部分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民群众的感觉是,空气质量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请问造成我省空气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政府准备采取哪些措施使我省空气质量能够有明显的好转? ”7月31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就我省贯彻《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蓝天工程”情况进行专题询问时,一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尖锐发问。
两个多小时的专题询问会上,12位常委会委员频频举手,密集提问,集体“炮轰”大气污染问题,火药味十足。这反映出近年来空气质量问题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也映衬出辽宁大气污染防治日益严峻的形势。因为,按照国家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目前辽宁仅有丹东能够达标。
由于种种原因,辽宁老工业基地当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全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所以遗留的历史问题比较大,这如今已成辽宁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难点。面对这些工业欠账,如何进行科学梳理,抓住关键环节,走出辽宁路径,全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争取早日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已成为我省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记者日前参与省人大组织的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走访了省内部分城市,对这些地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调查采访。
没能力改造的,就果断关停寻求替代
在葫芦岛市南票区一家小水泥厂,听不见往日机器的轰鸣声,只见尾料像小山一样露天堆放在院中,显然是企业刚刚被关停。 “全市今年关停8家小水泥企业,其中7家集中在南票区。需要安置近千人,如果算上上下游产业,涉及的人就更多了。还有,关停企业的贷款也需要处理。这对我们来说,经济压力非常大。 ”南票区主要领导对记者说。据了解,南票区在全省56个城区中,财政收入一直排名靠后,经济非常困难。当地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企业产能大多落后且污染严重,在环保压力面前,很被动地陷于两难处境。为落实省里实施的“蓝天工程”,南票区全凭决心,咬牙关闭污染企业。至于新的经济增长点,南票区目前仍在苦苦追寻。可见,这种“双落后”(经济落后、企业落后)地区面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也不能吃小灶,没有避风港,拖延解决不了问题,及早寻找替代产业,进行经济转型才是出路。
当前,我省某些城市还有许多小锅炉。有专家说,这既有这些地方没有多在自主建设热电联产项目上下功夫的问题,也有地方保护主义使热电联产项目覆盖区内的小锅炉拆不掉,甚至有新建小锅炉的情况。这需要政府统筹、调度各部门,将新型热电联产项目搞上去,将小锅炉拆下来,与落后污染来个彻底诀别。
需要努把力才能达标的,政府应扶一把
同样在葫芦岛市,渤海水泥有限公司则是另一番景象。生产在正常进行,整个厂区却看不到灰尘,也不冒黑烟。该公司拥有一条国内先进的日产量 4000吨的新型生产线,整条生产线配有高效除尘器56台,全部达标排放。目前企业正在对窑尾烟气进行脱硝改造。 “目前国内进行脱硝改造的厂家还为数不多,我们是第一批,改造后预计每吨增加成本4至5元,这可能是国内水泥行业普遍不愿上脱硝工程的原因吧。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渤海水泥有限公司隶属于辽宁山水水泥集团,是辽西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有一定的实力,但即使如此,完成“蓝天工程”所规定的任务,也有些吃不消:“脱硝工程对水泥企业来说是一项投入运行成本较高的项目,希望国家从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水泥行业积极进行烟气脱硝。 ”记者在采访中感觉到,相当一批企业对环保改造既有责任心又有畏惧感,他们有一定的实力,但又不足够雄厚,需要跷起脚来使劲儿向上够才能达标,这时候,他们特别渴望有外部力量扶持一把。
有能力做到环境友好型的,就带头示范
走进华能大连电厂,只见厂区内一块块绿色草坪环绕着厂房,环境整洁优美;抬头望去,两座高耸入云红白相间的烟囱,吐出淡淡的白云似的水蒸气。进入厂房、办公室发现,那些地方更是一尘不染。
作为全国第一家商业性电厂和中国华能集团的长子,华能大连电厂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电力系统的前列。截至今年7月底,该厂共投资15亿元用于环保工程改造。企业先是投资4亿多元,对现役4台机组全部实施脱硫改造,随后又投资2亿多元分步实施4台机组的脱硝改造工程。去年底,华能大连电厂3号和4 号机组烟气脱硝改造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成为辽宁省首批脱硝改造工程投运机组之一。这项工程投运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到原来的1/6以下,每年减排约 7500吨。按照脱硝改造计划,今年华能大连电厂将完成另外两台机组的脱硝改造工程。
记者还了解到,从2009年至今,华能大连电厂累计投资7亿多元,先后对4台机组进行供热改造,截至目前已铺设供热管网18公里,分支供热管线 8条,共计13公里,供热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相当于为大连拆除了数十座小锅炉,每年减排二氧化硫2935吨。华能大连电厂准备今年底开建华能大连第二热电厂,预计2015年底前4台机组将先后投产。该电厂建成后,将为大连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同时能大面积提高城区的集中供热率,可取代26座分散锅炉房。
华能大连电厂为什么能把环保改造工程一步步做实,从不打折扣?厂长高德顺说:“这完全出于责任心,我们要带头保护大连的优美环境。 ”环保已经被这家大企业当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看出,有实力更有能力的大企业如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有决心起带头示范作用,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社会效益更是巨大的,因为大型国企污染物排放在区域空气污染中的比例较大,如鞍钢占65%,本钢占70%,这些大型国企治理好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必将明显改观。
系统工程,方方面面都要积极参与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治理大气污染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积极参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阳针对当前的大气污染形势指出,辽宁下一步首先应该加大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和治理力度。对于能搬迁的企业要求必须搬迁,能改造的企业要求必须改造,而且要限期搬迁、限期改造。第二,推广集中供热,解决供暖污染严重问题。如果一个城市有几个热电联产,那么全部集中供热问题就解决了。同时,要求一些商业企业,特别是洗浴行业必须使用液化气,减少大气污染。第三,彻底解决扬尘污染问题。全省范围内较大的运输车辆都要加盖封闭,所有的建筑工地都要按规定施工。第四,结合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要加快推进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油改气工作,提高用油标准,严肃查处超标排放的车辆,在全省全面推进绿色交通。第五,环保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保证环境执法落实到位。特别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晚上偷排问题,要加大惩罚力度。总之,只有全社会方方面面积极参与,环保部门工作到位,才能把我省大气污染治理好。
华能大连电厂在我省大企业中带头节能减排。
改变以燃煤为主的单一能源结构——
“气化辽宁”还需快马加鞭
“前几年有减排空间,上个脱硫设备、上个收尘装置,减排目标就实现了;现在设备都上完了,而燃煤使用量还继续增长,每年都在1000万吨以上。 2008年辽宁是1.4亿吨,现在都2亿多吨了,必须要改变单一的能源结构了! ”曾多年从事环保工作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秉杰对记者说。
众所周知,我省是重化工业大省,以一次性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影响我省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煤炭在我省的能源结构消费中,占比70%左右,是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实施“气化辽宁”工程,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燃煤总量,解决扬尘污染,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2010年8月,根据省政府部署,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承担了这一任务。据该公司介绍,“气化辽宁”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3年夏季,气化到13个省辖市;第二步,2014年底气化到各县区;第三步,2015年气化到所有乡镇。
减排成效初显
“气化辽宁”工程虽然还没有完全竣工,但部分投入使用的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奥德集团辽宁区域总经理林凡中告诉记者,该集团对沈阳、辽阳、铁岭等地的31家燃气公司的工业(商业)用户进行了燃煤炉、燃油炉改天然气炉工作,效果很好。其中,辽宁铜业集团、辽阳碳素公司自使用燃气锅炉以来,日用气量 10万立方米,日可节约燃煤148.9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956吨,烟尘2.08吨,煤灰垃圾44.67吨;集团兴建的调兵山、法库、新民、昌图加气站已实现运营,日加气车辆5000台次,日用气量5万立方米,油改气后,日可减少排放一氧化碳约7吨多,二氧化碳约26吨,二氧化硫0.1343吨。而且,在减少尾气排放的同时,汽车噪音亦可降低40%。
在盘锦,一些细心的人发现:5路、7路、31路等公交车启动时尾部不再冒黑烟了。这也是油改气的成果。中石油旗下的昆仑能源(辽宁)有限公司将盘锦市作为液化天然气(LNG)推广的示范城市,2012年已建设液化天然气加气站3座,今年计划投资2.2亿元,进一步加大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力度。他们还与盘锦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供气协议,不断扩大液化天然气公交车运营范围。目前,昆仑能源在盘锦的液化天然气日销售量可达到12吨以上,即每天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416吨、一氧化碳0.0126吨、二氧化硫0.0564吨、氮氧化物0.036吨、烟尘0.010吨。预计今年底液化天然气日销售量可达到50吨以上。
推广难题待解
虽然推广使用天然气有诸多好处,但目前我省天然气的利用总量仍然不高,今年虽有望突破50亿立方米,但距离2015年全省供气量达到184亿立方米目标仍相距甚远。“气化辽宁”还需要加快步伐。有省人大代表建议,我省应将任务层层分解,具体到有关市和相关的企业去跟踪落实。
事实上,“气化辽宁”工程目前形成了“两线一库一码头”(大沈线、秦沈线,双6储气库,大连LNG码头)的格局,具备上百亿立方米年供气能力,但具体落实到使用上还有不少障碍。
辽河油田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区域管网建设很重要,只有管网建好了,管道才能延伸至千家万户。 “但是完全由企业做这件事,很难,因为管网建设不可避免要涉及临时征地,这件事还需各市政府出面帮助推动。 ”这位负责人说。
“国家在汽车油改气方面,没有明确的技术检测标准,改完的车是否合格,没法认定,交警有权不让其上路,这样便限制了天然气作为汽车能源的使用”,昆仑能源的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当前急需国家出台政策,解决这一问题。 ”
“气化辽宁”的项目还包括将天然气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特别是鞍钢、辽阳石化这些工业大户改用天然气,意义更大。目前,天然气的使用成本仍然偏高,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供气企业与用气企业如何协调,降低使用成本,是一个大问题。有专家建议,政府方面最好出台规定或政策,鼓励提倡工业煤改气、电改气,有条件的企业必须使用天然气。
加气站的建设对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