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数据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管理、环境决策的质量,关系到环境执法的公平公正和力度。今年以来,新闻媒体爆出一些环境污染事件,采访内容中都出现“达标”字眼,被曝光后经上级权威部门监测才出现超标。
导致监测数据不真实的原因很多,有少数监测人员工作态度问题,也有个别地方存在伪造、干扰监测数据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遵守职业道德。要组织环境监测人员认真学习《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职业道德规范》等,把职业道德要求变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在监测工作中自觉遵守,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树立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守监测规范。布设点位、提取样本、固定标样、化验操作等要严格遵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监测技术要求,可监测项目必须按照规范严格执行。一些样本采集后必须尽快送达实验室进行分析。大力倡导诚信监测,要求监测的每一个环节都坚持做到以诚为本、以信为先,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抵挡行政干预。目前,地方环境质量自己测,容易受到地方行政干预。避免行政干预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环境监测人员坚持道德操守,对行政干预直接拒绝,保留住原始监测数据,拒绝出具虚假的监测报告。另外一种是引入第三方监测力量,委托社会上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监测,排除地方行政干预。
强化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和操作技术技能培训,开展环境监测大比武,不断提高监测布点、现场采样等方面的水平。建设必要的监测实验用房,配置监测仪器,满足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要求。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大检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