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注册
水流困局的三个突出问题
作者:   时间:2011-08-19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了一组聚焦水流困局的报道,从小水电无序建设、高尔夫球场违规用水、城市内涝的愈演愈烈等视角切入,全景式地呈现了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所折射出的水资源管理存在的缺失与困难更是引人深思。

监管缺失

央视记者向某区水务局求证该区两处高尔夫球场使用地下水是否经过批准时,得到的答复居然是“联系不上球场负责人,无法进入球场检查,无法核实”。有球场负责人透露,因为交的水费都是固定的,所以从来不统计对地下水的使用量,用多少水也并不在意,哪怕开采的是80米深的地下水。

是否违规用水不知道,要进入球场检查还需要得到对方的批准,但球场只需要交固定的水费就可以随便用地下水。在强大的高尔夫球场面前,地方水务部门表现出来的隐忍令人费解。可是,当面对媒体时,他们的强势却令人惊叹:“突然冲了上来,捂住了镜头,随后抢走了记者的采访设备。” 对违规者的隐忍和对媒体的强势,使监管的缺位暴露无疑。

处罚无力

部分高尔夫球场超量用水、私自打井被曝光后,某地方水务部门很快就这一事件进行了回应:近期准备和城管等部门对高尔夫球场联合执法,对没有备案的水井采取封井、罚款等措施,擅自打井将处以2—10万元罚款,逾用水定额40%部分水价翻3倍,用水紧张将暂停高尔夫球场供水。

看到这里,高尔夫球场的负责人们该偷笑了,罚款最高不过区区10万元,对他们而言,实在不过是九牛之一毛而已,要知道当地一个球场的入会费动辄都是数十万元。单一的处罚手段,过低的违归成本,对违规行为丝毫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更何况,一些球场早已深谙此道,只要交纳罚金,就能把违规项目一直安安稳稳地经营下去,赚个盆满钵满。

发展至上

早在2009年初,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我国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实行这一制度。落实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要使水资源要素在经济布局、产业发展中成为强有力的约束性、先导性指标。

尽管一些地方水务部门也纷纷表示要“以水定发展”,然而现实却是“发展”往往排在“水”的前面。一高尔夫球场负责人透露,当初是当地的招商部门主动找到他们,并提供了多块土地供他们选择。有了招商部门的支持,剩下的事情就非常顺利。至于是不是高耗水项目,是否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也就不再是问题了。在发展至上的大环境下,地方水务部门也是上下为难。

通过剖析高尔夫球场的“耗水黑洞”,我们不难发现,监管的缺失、处罚的无力、发展至上的现实,都是造成水流困局的幕后推手。如果不一一对症破解,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将从寓言变成现实,这不是杞人忧天。

  • 给排水设备网
  • 节能水网
  • 化工人才网
  • 水处理人才网
  • 中国脱硫脱硝网
  • 水处理网
  • 中国水处理网
  • 必高环保人才网
  • 中国水务网
  • 焦点水网
  • 印染在线
  • 中国水工业网
  • 中国环境频道
  • 全国节水网
  • 水处理配件
  •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中国固废网
  • 全球环保研究网
  • 中国能源网
  • 中国新能源网
  • 中国化工网
  • 环保网
  • 中国环保设备在线
  • 中华环保联合会带路工委会
  • 一带一路经济与环境合作论坛

  • 版权说明 下载中心
    • 在线咨询
    • 010 5165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