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注册
空气监测点该摆在哪里
作者:   时间:2012-08-16

  这些其貌不扬的设施,往往被误认为高压变电室。通常,在它们周围会有一圈防护铁栏。里面或是个三米高的白色铁皮箱,或是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子。一人多高的门上,挂着“机房重地,闲人免进”的提示牌。而屋顶同样围上了铁栏,上面的装置有的像个烟囱,有的则像个麦克风,而一旁的三脚架上还转着两盏好似风铃的设备……只有铁丝网外面的绿色柱子,标注着“环境监测”的字样。

  “绿色监测点”

  在北京,共有27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其中包含12个国控点(环境空气质量国控自动监测站),早在1984年这套监测网络便开始建立。目前,这些子站可以连续监测包括可吸入颗粒物在内的多项空气质量指标,原始数据将直接传输到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从1998年至今,北京开始公布的空气质量周报、日报以及预报,它们的数据都来自这些子站。2012年1月,北京空气质量预报不再播报每日空气质量的平均值,而是发布个监测子站实时数据。只需登录监测中心网站,便可查询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五类污染物的实时浓度。2012年底前,子站点数量将增至35个,并开始测试PM2.5的数据。

  按照我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关于按照国家空气监测网“十二五”点位开展监测的通知》,全国的空气质量站点将覆盖338个城市中1436个点位,覆盖面是原来的两倍,并将逐步推进PM2.5的监测工作。

  但几个城市零星公布的监测点位置,很快便引发了争论。

  有网友提出质疑:浙江、广西、山东、吉林延边及广州、南京和成都市,均因为部分监测点选址在学校、公园、医院和水库等地,而被批为“太绿”、“太生态”、“让空气质量被好转”。

  更有市民直接评论道:“这样做是为了拉低监测的平均数值。”

  “最糟糕的结果”

  在质疑的声音中,美国独立环境咨询师安雪峰的态度最为鲜明。

  据他调查,北京市监测点的布局曾发生过两次重大调整:2006年,当时8个国控点中污染排名靠前的前门站和车公庄站,被移除国控站名单,列为市控站,替代它们的是万寿西宫、西城官园和海淀万柳站。2008年,这两个站点在所有子站点中消失了。随后,北京又新增了昌平镇、怀柔镇、顺义新城三个国控点位。

  “不能把新的位置当做更好的空气。”安雪峰对《中国周刊》记者说道。“最好还是找一些空气状况比较严重的地方。”

  “美国有数千个独立监测点。在这个系统下,每个州再建立各自的监测网点,总体近4000个点位。”美国环保总署新闻发言官恩斯塔•琼斯在回复《中国周刊》的邮件中写道,“其布局必须能监测出以下数据:空气污染的峰值(最高)、污染区特殊而典型的污染水平、区域之间空气污染的传输趋势、具体空气污染的污染源。”

  据他介绍,选址不仅要客观中立,还要根据具体目的,分为六种空间尺度:小比例尺(100米以内)、中等规模(100米到0.5公里)、邻里尺度(0.5公里到4公里,这也是美国PM2.5监测点遵循的尺度,适合放在居民区或者是商业区,这些地区的PM2.5排放量总体较高,但不能直接靠近污染源)、城市尺度(4公里到50公里)、地区尺度(数十到数百公里)和全国与全球尺度。

  “数据一定要有代表性,而不是广泛性。”他解释道。

  “以预期中的污染严重点和无法预期的污染严重点为基础。”美国肺脏协会国家政策与支持助理副主席珍妮丝•诺伦在回复《中国周刊》的采访邮件中说,美国正准备将更多的监测点放置到离污染源更近的地方,“美国环保总署正要求在主要的高速公路旁建更多的监测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表明,在那的污染指数要高于远距离的污染。”

  美国肺脏协会是一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非盈利组织,曾多次督促美国环境总署履职,保障《空气清洁法》的实施。

  在邮件中,她强调:“一个恰当的监测点非常重要,这对空气治理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而民间环保人士董良杰持有相同的看法。他曾就读于于美国夏威夷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对中国多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包括PM2.5)的致病性进行过研究。

  “洛杉矶是美国污染最重的城市,有60多个监测点,大部分都设在如市中心商业区、交通要道、闹市,而河边区(riverside)较少。一些郊区或者风向口区域的点,仅为研究污染变化趋势。”他说,“经常有布点矫正的测定,如果发现监测点不能代表污染最重的地方,监测点就要设法搬迁。”

  据他介绍,美国的监测目的是要把“最坏的、最糟糕的情况”告诉公众。而诸如美国环保总署推出的airnow等网站,不仅随时公布的各点的数据,而且能像google卫星地图一样,精确到街道等具体位置。

  “为了公众健康,应该在北京污染最重、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布点,如王府井、建国门附近。”他建议道。

  目的不同,选址不同

  北京的空气监测站点,布局是否合理?

  按照公开的资料,北京市共有12个国控点,15个市控点。

  12个国控点分别位于东城区东四、天坛公园;西城区万寿西宫、官园;朝阳区奥体中心、农展馆;海淀区万柳;石景山区古城;顺义区新城;昌平区定陵、昌平镇;怀柔区怀柔镇。

  15个市控点分别位于海淀区植物园、海淀北部新区、丰台区云岗、丰台区丰台花园、亦庄开发区、门头沟区龙泉镇、房山区良乡、通州区通州镇、大兴区黄村镇、大兴区榆垡、平谷区平谷镇、密云水库、密云县密云镇、延庆县延庆镇、延庆县八达岭。

  仅从地址可以看出,12个国控点,大部分设置在北京城区内。15个市控点,几乎全部设在北京郊区。

  带着疑问,《中国周刊》记者来到北京市环境保护检测中心咨询。

  周二正是监测中心的公众对外开放日,展厅里负责介绍的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

  据他介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而北京27个监测子站中,除昌平定陵为空气质量对照点外,其他均为空气质量评价点。在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网站上,实时公布的便是这27个点位的数据。而北京曾经播报的“空气污染指数”,便是从排除昌平定陵的其他11个国控站点的数据中,均值算出来的。

  这些监控点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距离污染源比较远。北京市环境保护检测中心工作人员解释道,“为避免测量受到干扰,保证其代表性,点位周围50米内不应有污染源,周围的空气要畅通,在一定距离内不能有障碍物。”

  据了解,除这27个监测子站,北京也设置有距离污染源较近的空气监测点,其中,在排放废气的污染企业附近设置有12个监测点;而路边20米以内也设置有监测站,用于监测道路交通污染。但是,这两类监测站测得的数据都不公开,也不用于评价环境空气质量。

  2006年开始,北京市环境保护检测中心所在的车公庄西路14号外面,设立过一个靠近路边的监测站,从2011年开始对内试报数据。2012年初,这个路边站停止了工作。

  路边站和污染源站的数据为什么不公开,不纳入空气质量测评标准中呢?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庄国顺解释道:“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监测站还是以评价点数量居多——因为它代表的空间尺度大,覆盖率更高。而路边交通站、污染监控站代表的范围较小,也难以作为综合管理的依据。”

  面对公众“监测点选址过于绿色”的质疑,北京市环保部门曾表示,全市各个站点分布基本覆盖本市各类区域,多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布设选址。

  按照地址,“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的描述,更符合国控点的位置。

  今年5月,环保部公布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包括北京、上海等74个城市于10月底完成国控点监测PM2.5的试运行。

  这些国控站点将又一次担当重任,成为急先锋。

  • 给排水设备网
  • 节能水网
  • 化工人才网
  • 水处理人才网
  • 中国脱硫脱硝网
  • 水处理网
  • 中国水处理网
  • 必高环保人才网
  • 中国水务网
  • 焦点水网
  • 印染在线
  • 中国水工业网
  • 中国环境频道
  • 全国节水网
  • 水处理配件
  •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中国固废网
  • 全球环保研究网
  • 中国能源网
  • 中国新能源网
  • 中国化工网
  • 环保网
  • 中国环保设备在线
  • 中华环保联合会带路工委会
  • 一带一路经济与环境合作论坛

  • 版权说明 下载中心
    • 在线咨询
    • 010 5165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