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上半年,我市空气优良率达到80.8%。昨日,市环保局公布上半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报告,我市空气良好以上天数达147天,各种大气污染物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轻度污染天数减少30天
此次公布的环境质量报告相关数据,是依照国家颁布的新标准和AQI技术规定统计得来的。2012年上半年,我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3到158之间,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有50天,占有效监测天数的27.5%。空气质量为良的天数有97天,占有效监测天数的53.3%,优良率为80.8%。
与去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增加了18天,良的天数增加了13天。轻度污染以上天数有35天,超标率为19.2%,与去年同期相比,轻度污染天数减少30天。
另外,上半年我市各种大气污染物,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SO2、PM10和PM2.5下降幅度明显。
臭氧、PM2.5成首要污染物
根据报告显示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我市空气中SO2、NO2、PM10、O3、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值比去年同期均有所降,其中SO2、NO2、PM10、CO、O3等五种污染物浓度均值达到国家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新型污染物O3、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
从我市南城元岭和南城西平子站的气象监测数据结果分析,4月份以后,我市气温达到25度以上,在此后的69天里,约有80%的时间臭氧出现或接近超标的情况。在此前的报道中,记者也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最主要的空气污染因子是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值。
报告指出,由于我市目前的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加上工业源和火电厂等主要PM2.5污染物排放源影响显著,我市PM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开展对新型污染物技术研究
据悉,市环保局将借鉴国内外在PM2.5等复合型污染物污染研究方面的经验,尽快开展对我市PM2.5等新型污染物污染特征的研究,全面掌握东莞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和变化规律,识别出主要大气污染来源,探索大气污染区域输送对东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并研究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征和形成机理,提出切实有效的大气污染控制对策。
加大对镇区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的大气监测网络,掌握全市大气污染特征、区域间相互影响的详细情况。
完成电子抓拍系统建设,运用科技手段,自动抓拍冲禁区的黄标车及无领取环保标志车辆,促进车辆的更新淘汰。将进一步扩大限行范围,落实《东莞市黄标车淘汰更新方案》要求,做好黄标车淘汰更新工作。
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报告
★成效:我市空气良好以上天数达147天,各项大气污染物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问题:根据报告显示的数据,新型污染物O3、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
★对策:借鉴国内外经验,尽快开展对我市PM2.5等新型污染物污染特征的研究
环境监测站选址符合国家规定
问:环境监测站有的放在环境质量本来就很好的地方,这样选址是否合理?
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选址,国家是有规范要求的。我们按照国家要求,把整个市区网格化,根据距离、空间分布,选择代表性的地点,像蚝岗、实验中学都有。以后还会增加监测点,特别是镇街的自动监测子站的建设,包括已经选定的麻涌空气监测子站,长安镇空气监测子站也实现了数据联网。目前还在规划建设一个路边子站。
问:昨天灰蒙蒙的,是不是灰霾?会不会持续?
市环保局:这个还不能确定,我们还得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够回答。根据我们昨天的监测情况,昨天确实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台风过后下了几场雨,空气对流不强,污染物集中在城市上空不易扩散。至于会不会持续,还不能确定,我们目前也没有建成预测预报的系统,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市环保局部署下半年十项工作
推进商事登记改革 优化环保行政管理
近日,市环保局召开第2次局务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十项环保重点工作。
市环保局此次研究部署的十项重点工作包括:落实“六个东莞”、参与推动水乡片统筹发展、服务“三重”项目建设、推进落实“三打两建”、推进商事登记改革、筹备环保联席会议、调整监管职能、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加强应急防范和能力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按照工作部署,市环保局将加强大朗商事登记改革试点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按照“放权、简政、服务”的原则导向,重新梳理和调整各环保分局事权范围,重新修订各管理事项办事指南,统一办理指引和规范,全面优化环保行政管理。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后环保业务办理告知制度、现场核查制度、催办督办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切实加强企业工商登记后的监管,确保按要求办理环保手续。
记者还了解到,市环保局正在筹备全市环境保护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此来推动解决一些涉及多部门的重点环保问题,构建全市大环保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