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常常是因为突然来临,让人猝不及防,给人们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怎么才能让损失降到最低,关键在于一个“防”字。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防”字做文章,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针对我市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特点和实际,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点带面、以查促防,严防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18日上午10时18分,三颗红色信号弹直冲蓝天,由省国土资源厅主办的清原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正式开始。“喂,是抚顺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吗?”由于清原大苏河乡地区连降暴雨,市气象部门的同志正与市地质环境监测站进行紧急地质灾害预警协商。随后,层层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很快得到消息,有序地安排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演练分为地质灾害预警;巡查监测;险情上报、应急响应、应急调查、启动预案;紧急会商、现场救援、人员安置。演练现场气氛凝重,所有在场人员都被演习场景所感染。10分钟左右,村民们在30多名救援队队员的帮助下迅速撤离灾害区。临时安置点除了医疗救助间之外,还特别设置了灾民学校。在这临时学校里,10余名孩子正在大声地背诵《弟子规》,在孩子们的桌子上还放着两袋方便面和两根香肠。一小时后,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圆满结束。从地质灾害预警开始,市气象台、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大苏河乡政府、清原地质灾害应急办、清原国土局、市国土局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成功完成了此次演练。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建立的市、县、乡、村四级地质灾害监测网和群测群防体系在本次演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增强了各相关部门地质灾害应急防范工作的能力,增强了群众地质灾害防灾临灾避险意识。
清原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成功举办是因为有着完备的前期工作作为支撑。今年由于汛期提前,从6月18日起,市国土资源局机关及市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全体同志24小时值班值宿,保证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同时与应急专家建立了联络机制,如有情况,保证有专家一起赶赴现场。
市国土资源局提前制定了《抚顺市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对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国土资源局通过前期的摸查已经全面掌握了我市13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置、危害程度,确定其危害类型。辽宁省第十地质大队与市气象台每天将对雨情等数据进行分析、研判,达到预警级别,将及时利用电视、手机发布预警信息,并对有变化趋势的隐患点请专家进行论证,采取防治措施。
西露天矿南北边坡是我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从3月起,市国土资源局委托辽宁省第十地质大队对其多次进行排查,对发现的地裂缝等隐患情况及时上报市政府,并组织省市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同时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和监测方案,做好防范工作。目前,监测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及时向市政府提供监测信息,供政府决策。
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与气象部门合作,对全市15个重要隐患点,设置了雨量自动测量站,增加了雨量数据的覆盖面。同时利用短信形式向地灾防治管理人员通报天气信息。目前,通过手机短信接收雨量信息4份。
开展了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市国土资源局在局长黄恒标及副局长韩伟的带领下,从6月12日至15日,相继对抚顺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及市区等8个县区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各国土分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底数清楚、重点明确,组织机构完善,责任制落实到位;强化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完善应急装备,加强应急反应能力。拟投入15万元资金,购置定位仪、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卫星电话等应急装备,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撑。目前,应急装备已进入政府采购程序。健全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对群测群防网络系统进行了更新,做到每个隐患点都落实了防治责任人和监测人,并建立了154人的群测群防人员联系表。
做好地质灾害防范警示工作。在汛期来临前,组织力量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了警示牌,划定了危险区,向受威胁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截至目前,共发放《防灾明白卡》162张,《避险明白卡》582张。同时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随时准备赶赴现场,进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