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沈阳城市的南北通风走廊将有助于更多新鲜空气进入中心城区,同时尽可能多地将PM2.5等污染物带走,保持城市空气的流通性。昨日,记者从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了解到,《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中的城市结构性绿地规划正式披露。其中对打通南北通风廊道、建立三环、三带及四楔生态带做了详尽规划。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绿地规划将有助于沈阳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给市民创造绿色的生活空间。
南北通道让自然风贯穿沈城
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总体来讲,沈阳是夏季吹南风,冬季吹北风。而构建城市南北通风走廊,是让自然风贯穿沈城的很好方式。空气得以流通的情况下,城市内和城市外的空气进行置换,灰霾天气、大气污染就能得到缓解,类似PM2.5等污染物,能够更多地被吹出中心城区之外。
“沈阳新一轮的总体规划将中心城区扩展到四环边界,原三环周边的郊区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地区。所以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结构性绿地进行调整,以保证城市内、外绿化水系形成网络系统,同时为城市提供氧源并疏解大气污染。”沈阳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另外结构性绿地规划还能防止城市建设用地拓展无序蔓延,让城市分区域优化发展。绿地规划采用“楔形绿地+环城绿带”作为结构性绿地的布局模式,同时留出7条绿廊帮城市“换气”。
7条绿廊让沈阳南北进风
为了让南北通道顺畅地构建起来,沈阳共在城市的南北两侧规划了7条绿廊。未来这7条绿廊大多是低密度的绿地,宽度至少在100米以上,有助于帮城市“通风”。“城市半径大,楼层较高的建筑物较多,风就不容易吹进来。”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所以规划这7条绿廊,帮城市‘换气’。”
记者了解到,这7条绿廊由规划河流、铁路、较宽贯通的道路及其沿线绿地组成。其中南部绿廊有4条,由四环至浑河,分别是长大铁路哈大客专沿线、机场高速公路浑南新城中央绿带沿线、张官河沿线、杨官河沿线。北侧绿廊有3条,由四环至北二环,分别是哈大客专-陵园北街北延长线沿线、长大铁路沿线、辉山水库-沈铁路沿线。“如果没有城市结构性绿地规划,那么在这些铁路沿线的两侧,大多只留出10-15米左右的正常的绿化带。”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而有了结构性绿地规划,绿地的宽度被放大了很多。这7条线让沈阳的南边两侧都进风,可以很好地帮城市通风换气,吐故纳新,将污染物吹到城市外,同时将新鲜空气带入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1/5以上都将是绿地
此次规划的结构性绿地总面积263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21%,也就是说,中心城区1/5以上的地方都是绿地。另外这些绿地的分布都有详尽的规划,在四环路内形成“三环、三带、四楔”的结构性绿地布局。
三环指环城水系、三环高速绿化带及四环快速路绿化带。三带指贯穿城市的浑河、蒲河及沈抚运河三条滨水生态带。四楔指从不同方向由外延伸到城市内部的生态绿楔,将城市快速发展的区域和绿地相隔离,形成城市分区域发展的态势。为了增加沈城的绿化面积,未来还将在城市内增设区域绿道和郊野公园,形成与外围棋盘山、东南部山区、辽河、蒲河、沙河等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廊道紧密相连的生态网络系统。 本报记者 李越
七条绿廊简介
由规划河流、铁路、较宽贯通的道路及其沿线绿地组成。规划控制宽度100米以上。其中:
南部绿廊由四环至浑河,共4条
①长大铁路哈大客专沿线:长度25公里,宽度150-500米,面积6平方公里;②机场高速公路浑南新城中央绿带沿线:长度19公里,宽度150-300米,面积3.5平方公里;③张官河沿线:长度11公里,宽度100-150米,面积1.5平方公里;④杨官河沿线:长度10公里,宽度130-160米,面积1.5平方公里。
北侧绿廊由四环至北二环,共3条
⑤哈大客专—陵园北街北延长线沿线:长度15公里,宽度200-300米,面积4平方公里;
⑥长大铁路沿线:长度16公里,宽度150-400米,面积5平方公里;⑦辉山水库—沈铁路沿线:长度28公里,宽度100-400米,面积4.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