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流动的大气污染,各自为战的防控力量无法全面阻挡。日前北京市政协与河北省政协共同呼吁——“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是有成功案例的,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蓝天白云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联防联控。”日前,北京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到我省考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两省市政协在座谈时提出,京冀山水相连,地域相邻。治理流动的大气污染,应该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建立有效的区域空气联防联控机制。
京冀政协共同关注大气污染防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二氧化硫、PM10等一次大气污染物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PM2.5和臭氧等二次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省政协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将民盟省委提出的提案《关于改善和提高省会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列为2012年1号提案,省政协主席付志方亲自抓,各位副主席齐抓共管。省政协党组还研究决定将1号提案督办作为省政协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协1号提案也得到了12家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
改善和提高省会大气环境质量,是打造河北第一窗口的治本之举。石家庄市制订了省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门指挥机构,各项工作都已进入实施阶段,特别是在拆除燃煤锅炉、淘汰落后设备、生态绿化等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
日前,北京市发布的《2011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但北京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同时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面临削减污染物“存量”和控制污染物“增量”的双重压力。
“今年,我们把以治理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安全监管和生态保护建设。”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冯惠生介绍。
据北京市政协城市环保委员会主任张燕生介绍,今年年初,北京市政协就把大气污染防治列为重点调研课题,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力争围绕破解PM2.5污染难题,加强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建设宜居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在6月份召开的常委会议上,市政协将就此进行专题议政,还将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建议案。
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治理防控的大合唱
“大气污染通常是跨区域的,PM2.5的常态半径有500公里,沙尘暴更是一吹就到千里之外。仅仅依靠各个城市‘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区域治污合力,也是目前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在两省市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北京、河北山水相连、地域相邻,道路相通,治理大气污染必须联防联控。“空气是在不断流动的,北京影响河北是西北风的时候,河北影响北京则是东南风的时候,京冀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十分必要。”北京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副主任、市环保局原局长史捍民难忘2008年奥运会期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成功经验——— 为了“绿色奥运”,河北省关停了几千家企业,为首都空气质量作出了巨大贡献。可见,首都环境质量的改善,离不开河北及周边地区的支持。
石家庄市政府副秘书长杨智勇介绍,石家庄市与北京、天津等周边地区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通过远距离传输可能在环境空气质量上产生互相影响。目前该市正在组织对标天津学习天津活动,下一步还将学习北京的先进做法,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及防控的能力,形成联防联控的协同合作机制。
与会人员纷纷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协优势,搭建大气污染治理平台,加强沟通交流、走访考察、监督落实,为改善和提高京冀大气环境质量献计出力,形成治理大气污染的大合唱,促进京冀环境的逐步改善。
大家建议,建立部级联席会议机制,对区域内重要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环境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和指导,实现五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由于京冀地区环境质量、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科研技术水平不同,实施主要污染物控制、煤炭消费控制等的治理和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急需探索建立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专项基金制度,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污染治理和污染减排工程适当给予补偿,以加快改善首都环境质量的步伐。与此同时,大气的区域联防联治也将对两省市间产业的和谐错位发展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