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最新透露,2019年1-10月,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2.45万件件,罚款金额92.77亿元,案均罚款金额7.45万元,同比分别回落14.23%、21.57%和8.56%。生态环境部认为,这说明企业自觉守法意识普遍提高,恶意环境违法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持续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的同时,积极推动转变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018年,全国实施行政处罚案件18.6万件,罚款数额152.8亿元,处罚金额同比增长32%,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前2014年的4.8倍。
但是,今年以来,无论是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量、罚款金额还案均罚款同比都出现了回落,有的回落还非常大,其中,罚款金额回落了21.57%。
这位负责人认为,随着生态环境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进一步树立,环境违法案件的震慑作用和警示教育功能进一步强化,企业自觉守法意识普遍提高,恶意环境违法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他说,2018年以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各地在执法中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既做到严格规范执法,又不断转变执法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实现对恶意违法企业依法严惩重罚,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轻微违法、无心之过或能力不足的企业加强帮扶指导。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所有市、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均已建立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涵盖污染源企业75.76万家。2018年,通过“双随机”方式开展执法检查69.82万次,发现并查处环境违法问题4.31万个,逐步实现对排污企业差异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