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不断完善 逐步科学
通过中国水网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工业废水市场可观,商业模式推陈出新,技术不断发展。但是,国内工业废水仍处于发展阶段,必然存在很多问题,未来亟需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
清华大学左剑恶教授在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表示工业废水政策管理上,未来要借鉴奖惩相结合,要引导,以奖励为主。“更多的惩罚只会逼迫企业走捷径。国家政策从法律上来说非常严格完善,总能被找到漏洞。所以,政策换个角度,不是要管理他,是奖励它。”
在技术方面,左教授认为未来技术应该由单一向综合发展,在一定范围之内闭路循环。“在国外,标准法规因企业、地区、接纳水体不同而不同。”左教授指出,国内目前一些数据排放标准是矛盾的,,应该由“一刀切”逐渐过渡到因地制宜。
科研项目可以引领技术发展,但是十二五工业废水领域几乎没有专门的研究课题。左教授指出,要改善大流域,做单项技术不行,要综合发展,靠真正技术的监管监督,确保每件事情如期执行。
膜技术在工业废水稳步推广
众所周知,工业废水的污染物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性大 ,不同行业水质差异性大,因此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膜技术在我国工业废水处理中取得了较大进展。膜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应用多样,可以与其他技术有效集成,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有毒金属物质和有机物等。
天津膜天膜公司总工戴海平表示,膜法在市政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大小工程已经从工艺上水质上有了非常稳定的和成熟的技术,但是在工业废水方面有很多特殊性。“钢铁废水处理中会遇到沉淀池不及时排泥,悬浮物出现漂移等现象导致膜造成严重的污染,使膜系统清洗频繁。” 戴海平指出,印染废水的处理难度非常大,因为产品经常变化,各种染料的降解性比较差,通过RO系统应用,大大节省了水资源费和排污费。
“膜技术在钢铁印染和石化包括造纸方面等有非常大需求,具有重要的节能减排意义。”戴海平坦言,工业废水中使用膜技术需要对水质、水源全面的了解,对膜技术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估,预处理到位,不要为了节省成本省掉必要的工艺单元,给稳定运行带来风险及面临再次改造的麻烦。
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但可以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而且可以做到重复循环利用,对水资源紧缺地区有重要意义,随着膜材料国产化率的提高,膜技术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
工业废水市场亟待规范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工业废水种类和数量增加迅猛,对地表与地下的水体环境污染的压力加重,威胁生态安全和居民健康。清华大学左剑恶教授坦言,工业污染治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从目前国内掌握的技术水平来看,理论上达不到标准,或许能应对检查,长期稳定运行达标还需要努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宏春博士认为工业废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政策不能满足市场化的要求,资格的认可有碍社会资金的流入,享受的政策优惠存在地区间差距,环保设施运营企业的利润不合理。“由于工业废水的水质复杂,处理难度较大,加上工业废水处理项目市场进入门槛较低,低价、恶性竞争导致合同执行差,最终损害的是水体环境。”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水处理中心主任程寒飞认为,工业废水处理项目存在未达到经济运营规模及非专业化运营问题,导致项目运行成本普遍偏高,废水处理设施未能发挥其最佳效能,加上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现象通常存在,偷排现象时有发生。
程寒飞告诉记者,监管力度不足,尤其是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没有监控措施;环境违法成本低,产品的公平竞争环境较差;运营合同执行过程中纠纷较多;废水处理设施落后,处理标准低,处理设施的效能不高。是目前国内工业废水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他建议,国家应对重点企业的水量与污染物定期进行平衡,坚决杜绝暗管(渠)偷排现象的发生;逐步实现处理设施的标准化,鼓励废水处理设施专业化托管运营;采用循环经济、以废治废、资源化的方法,从区域综合治理与统筹考虑的高度,进行相关工业废水的合并处理,对于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标准应有区别的对待;加大对工业废水处理项目招投标过程、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防止低价恶意竞争以及合同纠纷。
北京杰佳洁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唐一指出,就目前业内的公司发展来看,包括国企和私企,比如:中环水务,北控水务,首创水务以及桑德,之前都是做工业废水的,最后都转为做市政污水。“工业废水一方面是整个执法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家都恶性竞争,在达标过程中可能作假,真正达标的很少,因此整个工业废水领域比较乱”,唐一对中国水网记者坦言,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原料水平不一样,导致工业废水项目发展差异较大。工业废水的技术难度很高,要想快速发展起来,几乎不可能。
唐一坦言,工业废水不好发展的原因如下:第一,从根本上说,整个工业废水市场存在问题,做废水的企业基本都是“负效应”,产生污染的企业从根本上说,并不想在污水治理方面投入太多,而承接工业废水治理项目的治污企业鱼龙混杂,因此行业中形成恶性竞争,所以,以前致力于工业废水领域的企业都纷纷转型,不愿意再做。第二,项目单子不够大,同市政污水处理相比,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第三,技术特别复杂,对治理工艺的选择等要考虑很多方面,包括污染企业的生产工艺。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复杂,有些企业投资不够,所以没有做好,有些企业,投资够了,却由于后期管理不善,导致出水不达标,也不能实现预期效果。它不像市政污水单一,技术简单。
万邦达副总经理宫正告诉中国水网记者,工业废水行业的技术十几年一直没有创新。工业废水市场很大,但是优秀企业不多,专业性人才很少。政府政策太宽泛,一些标准都不完善,为工业废水领域造成一定困难。
工业废水蛋糕不断做大
21世纪被称为“水的世纪”,水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级部门逐渐加大对工业废水领域的关注。1998年国家颁布《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推动了工业废水领域的发展步伐。
2009年以来,工业废水领域发展进入快车道,随着大批工业废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国内废水处理企业在研发、生产、工程设计等方面已逐步成熟,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桑德、建工金源、同方水务为代表的国内专业的水处理工程公司;以威立雅、中法为代表的国外大型投资运营商;以得利满、普拉克(Purac)等为代表的工程公司均已在中国的工业废水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并还在积极拓展其工业废水市场。不少企业高层对工业废水市场的前景极为看好。
“十一五”期间主营工业废水的万邦达等公司在创业板的上市,为该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日前,万邦达副总经理宫正告诉中国水网记者,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市场很大,容易在点上形成规模,造成单个项目投资比较大,可以产生很好的市场契机。
北京杰佳洁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唐一认为工业废水处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排污企业环保意识不高,治理主要是因为环保检查,这个阶段的绝大部分工程是不成功的;第二个阶段,企业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治污力度加大,对工业废水的治理更加理性化,大部分工程能够达标,但不稳定;第三阶段(即现阶段),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排放标准也逐步提高,因此需要工业企业不仅要稳定达标,而且需要降低能耗,
“伴随着“十二五”各项政策的出台,国家环保工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强化污染物减排与治理,其指标在化学需氧量的基础上增加氨氮检测,整体环保投资需求将超过3万亿人民币,其中工业废水治理总投资需求3000亿人民币。”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水处理中心主任程寒飞告诉中国水网记者,庞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前景吸引着国内外投资企业、设计院所、工程公司及设备厂商积极参与,市场的充分、公平竞争会极大的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营管理与设备制造的水平,其废水处理技术也将朝着“高效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十二五”:工业废水领域全面升温
“十一五”期间,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入了高峰期。根据中国水网最新数据,截止到2010年10月中旬,全国建成运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2635座,日处理规模达到12239.22万立方米,在建项目1466个(含纯管网项目399个),在建规模3634.56万立方米/日。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防治委员会秘书长王家廉预测,“十二五”期间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总需求约为1250亿元左右,年均治理投资约为250亿元左右。工业废水污染治理行业的销售产值约为1375亿元。“十二五”期间,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如能达到1250亿元,将促进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增长1875亿元。
“十二五”期间,工业结构调整,排放标准也会提高。王家廉指出,一些落后的产品产能将会淘汰,调整的对象将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资源消耗性的工业行业和小型制造企业,比如说草浆造纸、煤化工、焦炭,染料、医药、农药等精细化工,酿造、木薯淀粉酒精等,这些行业的特点是废水等污染治理难度大,投资高,运行成本高,得不偿失。
近日,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介绍《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出台。根据草案,未来工业废水处理的商业模式拟仿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入合同环境服务概念。合同环境服务,具体将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污染企业通过合同服务,将减排费用与治污企业共享;另一种形式是政府采购由环境服务商所提供的环境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宏春博士认为,引入合同环境服务,对工业污水治理来说是件好事。一是有利于加强监管,合同环境服务方式的出现会将监管问题摆上台面,客观上促进监管;二是有利于提高工业污水治理能力和水质标准,专业公司的运营能力和技术能力显然比一般的工业企业更强。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两个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综合运营商的实力,政府发挥的作用。
北京杰佳洁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唐一指出,未来工业废水处理的方向首先是提高运行管理的技术水平。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今后的运行方式将由定性转向定量运行转变。他认为,工业废水的系统化解决也是未来趋势之一,即从清洁生产到废水处理最后至回用的各个环节,使工业废水从源头减量化、处理无害化再到资源化。
为提高企业及第三方环境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环境应急方面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
各相关单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量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污废水厂(站)日常管理,提高其运行质量,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充分发挥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