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部授权环保领域唯一培训鉴定站 全国新职业技能人才(环保)培训基地

同饮一江水:共治江河污染从不乏成功“样板”

时间:2011-11-23信息来源: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共治江河污染,并不缺成功“样板”,关键是地方领导干部有没有抛弃唯GDP论、真心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远见和魄力

黑龙江鸡西市梨树区清晨上街买早点的不多,买水和运水的却不少。记者追踪发现,原来当地饮用水源长期遭受污染,导致自来水5年难以正常饮用。据悉,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穆棱河,流经穆棱、鸡西、鸡东、密山、虎林等多个县市,上下游间水质污染成了一本“糊涂账”,“板子”打不到任何人身上。

同饮一江水,保护水质的责任如何厘清?谁又该为水源污染负责?这恐怕不只是穆棱河才有的问题。

穆棱河污染的恶果已经摆在人们面前:水质恶化至四类,有水不能喝。但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似乎还一筹莫展: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地方财力有限,污染责任难以界定,这像一团乱麻,很难理出头绪。

其实,类似的困惑在许多地方都有。作为湖南省的母亲河——湘江上世纪90年代起总体水质开始恶化,目前已是全国重金属污染较重的河流之一。而这其中沿河排污监管不力,治污责任不清也是困扰湘江治理的重点难题。今年3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湖南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湘江治污行动,而这个行动有个响亮的口号——打造东方的莱茵河。

各方共同治理好同一条河,这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数河流都面临的课题。曾经碧波荡漾的莱茵河也一度深受污染的困扰,到1970年德国境内莱茵河只有三五种动物幸存。面对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1963年沿河各成员国签订《伯尔尼条约》,同时开始系统兴建污水处理系统。但各国之间、上下游之间开始仍各怀心思,污染治理进展缓慢,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1986年瑞士桑多兹事件爆发。数百公里河面被剧毒化学品染成红色,河中与沿岸的动植物全部死亡,莱茵河下游所有水厂被关闭,沿岸各国早前投入的数百亿美元治污投入一夜之间付之东流。

骇人的灾难让莱茵河流域各国痛定思痛,开始真正同心协力治理莱茵河。其主要做法,一是建立了莱茵河保护委员会作为协调各国利益的管理机构,一旦形成决议,各国立即分工实施,费用各自承担,这样就避免了各自为政、相互扯皮、踢皮球的弊端。二是赋予处于最下游受“脏河水”之害最大的荷兰最大发言权,因其对治理污染最有责任心和紧迫感,能积极敦促各国执行决议。三是建立健全了有效的监督机制。莱茵河保护委员会中的观察员机构把自来水、矿泉水公司和食品制造企业等“水敏感企业”都组织进来,使之成为水质污染的报警员。一旦监测出排污源,迅速作出反应,对排污企业处以高额罚款。

随着共同的努力,莱茵河又重现生机:如今在莱茵河中游泳非常安全,莱茵河里的动物群也已恢复,共有63个鱼类物种,接近于工业化前的水平。这一切源于全流域同心协力,官方与民间以及第三方的叠加监督让污染无处遁形,严格细致的法律形成莱茵河的保护网,而这一治理模式也为同一河流的相关行政区域的联合协作树立了典范。

而眼下,国内许多流域存在着上游污染中游,中游污染下游,下游污染河口的现象,转嫁污染导致的矛盾与纠纷时有发生。

事实上,莱茵河治理模式就是人类工业化进程中同一流域共同应对污染的成功实践,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具有普遍意义。正因为如此,湘江治理也响亮地提出了打造东方莱茵河的目标。不过,眼下不少地方并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成功模式,并不是不知道如何去厘清上下游环保责任的界定,而是骨子里仍热衷于有利于近期提高地方GDP的“高耗能高污染”发展模式,不惜以牺牲环保利益换取短期经济利益。尤其是联合治污这样需要运用更多行政资源,却未必能立竿见影见到一定时期内政绩的提升,不少地方即使明知有好的样板、成功的模式,也不去积极推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治理同一流域的污染,并不缺可供仿效的“样板”,关键是相关领导干部有没有抛弃唯GDP论、真心实意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民众长远利益着想的卓识和魄力。而这,不仅要靠地方领导干部大局意识、思想觉悟的提高,也有赖于选人用人、政绩考核趋向的引导。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近期培训

2024年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与评审从 24/02/25

线上

为提高企业及第三方环境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环境应急方面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

我要报名

水环境领域设施运维、在线监测技 23/12/24

线上

各相关单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量

我要报名

2022年“污、废水厂(站)运维人 22/11/05

南京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污废水厂(站)日常管理,提高其运行质量,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充分发挥减

我要报名

版权说明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