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鹊华水厂相继完成工艺改造
济南泉城水务玉清水厂工艺改造今天竣工,具备日产20万吨出厂达直饮标准自来水的能力。经七路以南、经十一路以北、燕山立交以西的城市居民,可感受到自来水口感的提升。目前,全市具备日产40万吨出厂达直饮标准自来水的能力,近期实际产量将达到这一产能,占全市日供水70万吨的一半以上。
玉清水厂位于市区西部,原水来自玉清湖水库,2001年7月建成投产,设计日供水能力40万吨,水处理工艺为常规工艺。近年来,随着黄河水污染加剧,水厂处理难度加大,实施工艺改造势在必行。今年3月底,玉清水厂工艺改造工程开工,先行实施20万吨/日。该工程为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专项治理”重大科技专项济南项目――― 黄河中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的示范工程。
玉清水厂采用“强化混凝―浮沉池―活性过滤”的主体工艺,可有效去除藻类、有机物、嗅味,提高出水水质。工程将平流沉淀池改为平流浮沉池,能更好适应黄河水水质变化;将石英砂滤料更换为活性炭,能有效吸附水中污染物,实现机械过滤、生物氧化功能的有机结合;工程还增设紫外消毒系统,能明显提高消毒效果。
玉清水厂工艺改造仅用正常工期的1/3,改造后20万吨/日的出厂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要求,达到直饮水标准。采用新工艺后,每吨水处理成本增加0.4元。济南泉城水务有关负责人表示,不会提升出厂水价,也不会让新工艺怠工。今天,水厂实际生产10余万吨高品质水,现正逐步提升产量,满足经七路以南、经十一路以北、燕山立交以西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这些区域的市民能感受到自来水口感的提升。
随着鹊华、玉清两大主力水厂相继完成工艺改造,市市政公用系统今年“十大惠民工程”之一的居民用水水质提升工程已圆满完成,120万市民受惠。加上鹊华水厂已实现的20万吨制水能力,全市已具备每天生产40万吨出厂达直饮标准自来水的能力。两座水厂正逐步提升高品质水产量,近期将达到满负荷能力,为今后直饮水入户奠定坚实基础。
有关专家表示,对济南这个黄河下游地区高污染风险、多水源切换的严重缺水城市来说,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形势已明显改善。两座水厂工艺改造为黄河中下游地区解决引黄水高有机物、高嗅味、高溴离子等水质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工艺改造范本,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工作的关键突破。目前,济西二期供水工程正加快推进,年内竣工后日可提供10万吨/日的优质地下水,将进一步优化全市供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