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碧灵,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虽然目前在湖南环境保护厅任职,但他与旅游有着不解之缘。1995年至2000年担任湖南省郴州市旅游局局长一职长达5年之久,日后升任郴州市副市长,依然分管旅游。
3月2日,记者在两会驻地之一的北京会议中心遇到潘碧灵,就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旅游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等话题对其进行了采访。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
提到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时,不少人会将两者说成一对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在潘碧灵看来却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做到协调发展。”
潘碧灵说,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旅游更加绿色、环保。而环境则是旅游业发展必须要依托的资源,是旅游发展得以永续的前提和保证。旅游业离开了优美的环境便无法发展,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利用完全可以相辅相成。
潘碧灵也表示,目前旅游开发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破坏环境的情况。他说,这主要是一些地区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思维,谈到发展旅游就是要大搞建设、快上项目,这导致了很多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可持续,且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发展旅游业对环境会不会产生破坏,主要看我们怎么去发展。”潘碧灵说,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确保旅游人数不超过环境的承载量。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坚决不能突破环境保护的红线。
旅游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
对此,潘碧灵说,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义,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旅游局共同推出的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就是引导旅游产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旅游产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于发展生态旅游,更在于将其视为一种发展理念。”潘碧灵向记者介绍了肯尼亚、塞舌尔等世界旅游胜地的旅游发展经验。他说,为什么这些国家的旅游产业发展得好?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态环境好,因为他们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自觉地融入到旅游发展之中。
据介绍,肯尼亚、塞舌尔的旅游景区将一部分旅游收入用于环境保护和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等方面,实现了旅游发展反补环境保护。
为此,潘碧灵建议,我们要学习这些国家的经验,将适当比例的旅游收入作为环保基金,确保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让旅游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