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紫外线杀菌,提高污水处理利用率,与水资源再利用。
紫外线杀菌装置:抑制、消灭大肠杆菌菌群
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位于马栏河入海口东侧,其“接收”的大多是城市生活污水,服务面积38.19平方公里,为60万市民服务,一期、二期日处理能力总计达20万吨。据我市总体规划,2020年该排水区每天的污水处理量为19万吨。
近日,记者在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一期看到,沉淀池、生物滤池内生活污水处理环环紧扣,“去年底,新上了紫外线杀菌装置,目前正处于调试阶段,完全达标后将进行项目交接,预计9月交付使用。”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厂长曲井泉表示。而这紫外线杀菌装置安装在污水处理末端,以抑制、消灭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大肠杆菌菌群。2009年竣工时,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就已具备紫外线杀菌功能,目前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马栏河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并非全部排入大海,其中有不少被“变废为宝”。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部分直接回用,中水主要用于星海湾广场绿化、马栏河景观、新希望住宅区冲厕和泰山热电厂循环冷却用水等。据披露,马栏河污水处理厂已经使马栏河流域内的污水对周围水体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雨水资源利用:在市区主干路范围内推广
大连市中心城区靠近黄海、渤海,城市大面积硬覆盖加之局部滨海地段存在疏干性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海水大面积侵入。2007年《大连市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大连市海水进入面积为856.1平方公里,占全行政区面积的6.8%。现在正以每年110米的速度向陆地侵入。
市城建局提供信息显示,实施雨水资源利用是开发水资源、涵养地下水、改造城市排水系统体制、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一举数得的举措。“十一五”期间,我市在中心城区选择了解放路、太原街、胜利路局部路段实施7公里雨水渗透沟生态利用试点工程,并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完成《大连市生态型雨水资源利用规划研究》编制。
中心城区:5年内建设11座污水处理厂
目前,大连市中心城区在建和建成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有13座,设计处理能力为76.3万立方米/日,建成运行的10座污水处理厂污泥日产量近300吨。以往对污泥采用填埋方式,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大连市2007年建设夏家河污泥处理厂,其日处理能力为600吨,产生的沼气经提纯后进入城市煤气管网,沼渣用于园林绿化,废液先经除磷脱氮处理,再进入夏家河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污泥被无害化处理。
据介绍,在“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11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4.8万立方米/日,新增配套管网185.6公里,投资17.43亿元。包括续建“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厂3座,改建污水处理厂2座,新建污水处理厂6座。2015年,大连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将达98%。
眼下,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涌向大连、涌向这片海。星海湾一带的浴场、公园几乎每天人头攒动。大连市有10座污水处理厂正日夜运转不休的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所得部分中水被排放至大海。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位于星海湾附近,为了对星海湾影响降至最低,紫外线杀菌已被应用于污水处理环节,其中一期新增设的紫外线杀菌装置预计9月交付使用。2015年,大连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将达98%。
“今后,将继续在市区主干路范围内推广,要求非桥梁且达到一定宽度的主干道实施。”市城建局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说,雨水资源利用工程的建设将考虑在道路维修、拓宽改造时一同进行,以避免反复挖掘的出现。据悉,已编制完成的研究规划将指导我市“十二五”时期雨水资源利用工程的实施,同时加大对中心城区排水旧管网改造力度,使之成为独立的污水管道,逐步实现雨污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