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以来,持续的雾霾天气笼罩着古城西安,今年前三个月,西安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只有5天,让市民对雾霾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为了还市民蓝天,西安市政府打响了“治污减霾”的民生“战役”。
西安市作为省会中心城市,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大气首要污染源。日前,西安市法学会举办第九届法学研究学术沙龙,各类专家学者共同为西安大气污染防治出谋划策。
机动车尾气已成头号污染源
2012年底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60万辆,较上年度增长25.78万辆。“十一五”以来,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连续4年,每年新增车辆超过20万辆。
说起西安市机动车现状,西安市交警支队车管所车管科副科长杜韧是忧心忡忡,“如今,不到四年西安市机动车就能增长100万辆,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无论对治霾还是缓堵都是巨大的挑战,再快的城市道路建设也赶不上汽车增长的速度。”
与机动车快速增长成正比的是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贡献率”的大幅增加。西安市政府法制办法规处处长王安军说:“目前比较权威的统计是,西安市大气污染机动车尾气占到30%,扬尘和工业污染各占25%。”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头等污染源,而且随着机动车快速增长还在增加。
“2012年,机动车尾气4项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总量达到29.57万吨!”西安市机动车排气监督检测中心副调研员李戈莹说,机动车污染排放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道路两侧近地层面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呈逐年加重趋势,2010年至去年,西安一氧化碳等三项污染物的浓度,以平均每年10%以上速度攀升,污染范围已从二环内区域扩散到三环。
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多达上百种,其中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西安市环保局大气处公布的环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月,西安优良天气为5天,优良率5.8%。重度污染、严重污染44天,占总天数51.2%。污染的81天里,PM2.5平均浓度超标4.1倍,PM10超标3.3倍。1、2月份,西安在环保部监测的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别是倒数12、倒数第4。
限制机动车发展势在必行
机动车迅猛发展,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导致拥堵难行。早在2007年8月,北京就开始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为了限制机动车发展,上海实行拍卖号牌。尽管这些措施争议很大,此后,南昌、长春、兰州、贵阳、杭州、成都等城市先后实施尾号限行,而西安至今还没有限行或限牌的举措。杜韧说,按目前速度,用不了几年西安机动车就会突破250万辆,但觉得限行车主会有意见。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彭涛认为,按照物权法,政府对机动车限行是违法的,因为“按照物权法,公民买车后对车有充分的使用权,限行后,一半时间开不了,财产使用权就减损了一半。”彭涛说,这种情况在国外称为管制性征收,可能引发政府赔偿或者补偿。
治理环境是否就意味着民众一定要付出牺牲?西北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学博士黄政说,环境要立法治理,但是应以“不降低生活质量、不增加民众负担”为准绳,凡事要多为老百姓想想。
既然限行在法理上行不通,与会多数专家、学者均表示希望限牌。“西安作为相对不发达地区,这些年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老百姓也得到一些实惠,买车人数大幅增加,一刀切限制挂牌可能会引起群众不满。”
车辆发展过快的问题亟待解决,限行、限牌应从政府公务用车做起。西安交大法学院教授胡德胜疾呼,“现在当务之急是限制一家买几辆车,可出台规定一家只能购买一辆车。”专家们表示,可像限房一样对家庭买车做出限制,“一家已经买了多辆车的,就多占用了公共资源,制造了更多的污染,就应该交税。”
完善相关法规治理“超标车”
防治大气污染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也成为专家们热议的话题。西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中心副调研员李戈莹说,《西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中对路检发现的超标车辆,规定现场处罚50元,这条是从2005年颁布实施的《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中沿用过来的。“但是目前这个处罚额度已达不到对违法排污行为的震慑作用。目前国内其他开展道路抽检工作的城市将现场处罚额度定为100-200元。因此,建议在《条例》中予以修改,适当提高现场处罚额度。”
同时,《条例》中规定,对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单位弄虚作假行为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对未取得环保委托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的,或者在检测中弄虚作假的,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李戈莹表示,根据惯例,地方法规要严于国家大法,因此,建议修改《条例》,按国家规定统一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
杜韧说,给西安大气造成污染的机动车大多是黄标车和无标车,有时候眼看着黄标车冒着黑烟在街上跑,但是没办法把每一辆都拦下来。特别是有的车已经到了报废年限,依旧在街上吐着黑烟跑。目前地方政府没有相关的强制报废措施和政策法规的支持,执法部门很难对这部分车管理到位。希望地方政府能出台相关法规,明确老旧车辆的报废年限。
“虽然省上出台了报废车辆的补贴办法,但只是针对黄标车,目前有一部分绿标车也到了报废年限,想享受报废补贴,但是却享受不上。”专家表示,希望市上能出台相关的报废车辆补贴细则,将有主动报废意愿的绿标车也涵盖在内,以此来促进老旧车辆的淘汰。
市场调节机制不可忽视
“市场的东西还是要让它回到市场上去。”西北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学博士王继恒认为,目前,政府的手段无外乎管、卡、压,环境问题是一个公众的资源问题,应更多地运用市场调节手段来治理污染。
比如西安城里堵车严重,就可以大幅提高城里繁华路段的收费标准,市民自己能算账,到这些地方自然就不开车了。“当然,这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市民乘公交出行也很便利。”
“欢迎公民和社会团体提起公益诉讼,这是监督我们,也对环境保护有促进作用。”针对学者们强调对于环境问题的公益诉讼应该成为常态,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蒋涛说,环境问题不能光靠环保局,需要每个公民去监督、去举报。公益诉讼能帮助环保部门发现问题,各方合力促进问题解决。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调研科科长黄大卫说,尽管政府想让民众参与到社会治理和监督中来,但实际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奖励政策不公开。
此外,专家也提出国家应从源头治理机动车污染,“发动机生产商应生产符合现今排放控制标准的产品,汽油生产商应提高油料标准,政府还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先从公交车和出租车做起。”杜韧说,在发展清洁能源车辆方面,西安已经滞后,“曾经有人买了辆电动能源车来上户上不了,就算电动汽车零污染,也挂不了牌,因为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试点城市。”
为提高企业及第三方环境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环境应急方面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
各相关单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量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污废水厂(站)日常管理,提高其运行质量,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充分发挥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