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部授权环保领域唯一培训鉴定站 全国新职业技能人才(环保)培训基地

上海垃圾分类:参与率超六成的小区不多

时间:2012-09-27信息来源: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截止8月底,上海市新增垃圾分类场所达到781个,人均生活垃圾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减量5%,垃圾分类试点取得新进展。昨天,市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情况的报告。记者了解到,尽管本市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有所突破、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进一步提高,但由于既缺乏有效的激励引导,又缺少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居民参与分类投放的积极性目前仍不高。

  2011年,上海在全市1080个居住小区试点垃圾分类,取得初步成效。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马云安表示,今年本市垃圾分类试点在巩固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再新增1050个试点场所。他透露,截至8月底已落实781个,预计9月底可以完成目标,“年底可以完成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少5%的目标。”

  上海市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有所突破、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进一步提高。然而,市人大调研组调研发现,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引导和制约措施,居民参与分类投放的积极性仍不高、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来推动。

  调研报告指出,从目前运转情况来看,由于对居民参与分类既没有很有效的激励引导措施,又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居民参与分类的主动性不高,“一千多个试点小区中参与率能达到60%以上的不多”。

  不仅如此,调研组还发现,分类投放的准确率较低,垃圾分类基本上依靠“二次分拣”来实现。因此,不少参与调研的代表对这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二次分拣”的运作机制能否持久表示担心。

  调研报告中呼吁,在垃圾分类试点的推进中,深入研究运作机制、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解决居民参与率低的瓶颈。“根据居民家庭、集贸市场、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的构成特点,确定相应科学合理的分类模式;针对居住小区、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工作机制,以利垃圾分类的有效推开。”调研组指出,需要制定更加系统、科学和可操作的运作机制。

  调研组呼吁,加强垃圾收费等政策的研究,破解居民参与度低的瓶颈。建议,可以通过约束和激励相结合,促进居民参与率不断提高,“如开展垃圾处置收费政策的可行性研究等。”

  大量可循环利用的废旧物资被当作垃圾填埋焚烧

  废品回收行业散小乱须破解

  目前本市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存在散、小、乱现象,全市尚未形成完善的回收网络;同时,对垃圾分类产生的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仍缺乏相应技术标准。昨天,市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审议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市人大城建环保委调研组发现,现有废品回收体系难以支撑废品资源化利用。

  “回收网络不健全,加上回收价格低,大量本来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废旧物资未能进入回收系统,而是作为垃圾被填埋或焚烧。”与此同时,相当数量的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未能与本市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形成有效对接,不少回收物品直接流向外省市,导致本市一些具备规模化加工处置能力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缺乏足量供给,“吃不饱造成生产能力的浪费。”

  调研组建议,加快建立规范有效的回收网络,同时在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等方面,对废品回收网络的建设予以支持和保障;并通过必要的财政扶持政策,促进回收价格低而未能实现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积极组织和推动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近期培训

2024年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与评审从 24/02/25

线上

为提高企业及第三方环境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环境应急方面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

我要报名

水环境领域设施运维、在线监测技 23/12/24

线上

各相关单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量

我要报名

2022年“污、废水厂(站)运维人 22/11/05

南京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污废水厂(站)日常管理,提高其运行质量,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充分发挥减

我要报名

版权说明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