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最近在重点监管的8个镇(街道、开发区)新增加了22个出入境水质监测断面,并于8月份起实行每月一次监测和通报。9月14日,记者从绍兴县环保局获悉,首月考核中,柯桥街道水质过境后变好(入境水质Ⅳ类,出境水质Ⅲ类);柯岩等3个镇(街道)水质过境后变差,被亮了“红灯”。
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原本是浙江省环保厅用来评价某个区域河流污染是否加重的有效办法。现在,绍兴县把这个方法推广到县域各行政区域,以督促过境后水质变差的镇(街道、开发区)认真整改。
被列入重点监管的8个镇(街道、开发区),分别是钱清镇、福全镇、安昌镇、柯岩街道、华舍街道、柯桥街道、柯桥开发委、滨海工业区(马鞍镇)。这8个镇(街道、开发区)在今年上半年的水质断面监测中,水质相对较差。
在今年上半年的监测中,绍兴县的水质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的提升,Ⅱ~Ⅲ类水质的断面由15个增至21个。但Ⅴ~劣Ⅴ类水质的断面仍有不少,涉及上述8个镇(街道、开发区)。为改善水环境质量,绍兴县围绕“消灭五类、确保四类、力争三类”的水质改善5年目标,在原有40个水质监测断面的基础上,再增设22个水质监测断面,由环保部门负责日常监测和考核评定。考核结果年终由县清水办统一汇总,报县生态建设办公室一并予以奖励或惩处。
出境水质变差将受惩处
首月考核有喜有忧
新增22个监测断面的首月监测结果出来了,其中有9个断面达标,达标率为40.9%。
水质过境后,柯桥街道水质上升一个类别,显示河道自净功能有所恢复。柯桥街道这次增加了5个水质监测断面,其中入境断面3个,分别设在浙东运河柯华桥(上游为华舍街道)、瓜渚湖直江104国道谢桥(上游为柯岩街道)、上市头河柯亭桥(上游为柯岩街道)。出境断面两个,分别设在浙东运河柯东立交桥(下游为绍兴市区)、马山闸西江学院桥(下游为齐贤镇)。入境水质均为Ⅳ类,其中氨氮0.767mg/L,总磷0.22mg/L。过境后,这两个指标均向好,氨氮降为0.599mg/L,总磷降为0.134mg/L,达到了Ⅲ类水质要求。
不过,其余13个断面均不符合水质功能要求,柯岩街道、钱清镇、福全镇的水质还下降一个类别;其余镇(街道、开发区)水质类别虽然持平,但污染物仍有所增加。
如钱清镇新设了6个水质监测断面,上游西小江和杭甬运河的入境水质为Ⅴ类,过境后污染物浓度上升,出境时的平均水质为劣Ⅴ类,其中,氨氮浓度由1.63mg/L上升为2.30mg/L,总磷浓度由0.223mg/L上升为0.339mg/L,上升幅度都较大。
监测发现,使出境水质下降的首要污染物为氨氮。柯岩街道与钱清镇一样,过境后氨氮和总磷浓度上升幅度较大,福全过境后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上升幅度较大。
三大因素促使水质变好
柯桥街道过境水质变好,殊为不易。据分析,原因有三。
一是柯桥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比较高。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可导致氨氮指标上升,已成为水质恶化的“罪魁祸首”。去年,柯桥城区的生活污水收集率已达到83.23%,收集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收集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今年,绍兴县排水公司继续加强对城区生活污水接、排管理力度,重点提高老小区生活污水收集率,使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5%以上。
二是河道整治开始发生作用。今年来,绍兴县有关部门和相关街道,对城区河道进行清淤,并集中清理沿河两侧瓜棚、豆棚等乱搭乱设的违章物,清除河面养殖设施和沉船、船屋等。推行“河长制”“问责制”等管理制度,加强河面卫生保洁并严查向河道内违法排放泥浆的行为。
三是河道自净能力有所提升。今年初,有关部门共向瓜渚湖投放鲢鱼、鳙鱼、鳊鱼、草鱼四大家鱼等优质鱼种60余万尾。还将50万只河蚌和9362斤螺蛳分别放生到瓜渚湖、大、小畈湖、古运河等水域。增殖放流和水草种植,不仅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也提高了河道自净能力。
然而,历史“欠账”非一早一夕能还清。绍兴县提出“消灭五类、确保四类、力争三类”的水质改善5年目标,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