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记者跟随南川区水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到双河水库与沿塘河取水采样,“这些水样将接受十几项严格检测,以确定水质等级,只有鉴定为三类以上才能用于人畜饮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南川,这种采水取样的行为已成为常态该站每月对区内42个饮用水源地进行采样与监测,确保及时发现污染源头。在此基础上,南川的水资源安全指数强力提升:三年来,该区未发生一起饮水安全事故,老百姓喝上了放心水。
南川区水务局副局长魏远新告诉记者,42个饮用水源地,广布于南川34个街道、乡镇,以1000人以上集中居住点为主,因此,只要实时掌握这些水源地的水质情况,就能够有效保证老百姓的饮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监测关系着南川67万群众的健康,因而尽管这项工作看上去有些单调、枯燥、琐碎,但能直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作用不可小视。
“2009年6月19日,是南川迄今最后一次发生饮水安全事故的日子,我记得非常清楚。”水环境监测站站长余涛说,那是一次天灾,当时南川突降暴雨,雨量达到170毫米,导致平时只有2、3米宽的鱼泉河水面暴涨增至100多米宽,河水冲垮了路边的一间农药点,400多公斤农药被冲入河中。鱼泉河是南川城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关系着数万人的饮水安危,当时南川区迫于无奈,关停了城区供水。
水环境监测站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水质应急分析,并对农药进行了打捞,最终确定水质类别仍在三类以上,为政府提供了依据,及时恢复了城区供水。
余涛还表示,水环境监测不仅是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和已发生事故的排查,还可以为政府未来规划做出参考和建议。“譬如说,这几年我们通过监测发现,南川有46个潜在的饮用水源地存在肥水养鱼等情况,其中有水库,有三坪塘,严重污染了水质,建议关闭。”他说,随着南川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政府准备将这46个点纳入饮用水源地规划,因此将于今年全部取缔肥水养鱼,一举便能增加1800万立方米的水量,保证5万人的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