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记者从山东省环保厅了解到,即日起山东省17市144个空气站全部实行TO(转让—经营)模式,这标志着山东省正式试水环境监测体制改革。业内人士提出,今后环境空气质量好坏,不再由环保部门“自说自话”。TO模式是运营方式的改变,更是一场环境监测体制的改革。
在上周举行的山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TO模式推广工作启动会上,河北先河公司、青岛吉美来公司、厦门隆力德公司及北京天融公司与青岛、淄博、济宁等14市的环保局签署合同,成为这些地方共计116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运营单位和比对单位。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介绍说:“以菏泽为例,我们通过现有设备有偿转让、专业队伍运营维护、专业机构移动比对、环保部门质控考核、政府购买合格数据5个方面实行TO模式,进行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气象6个参数前后对比,山东菏泽市数据准确率由84.4%升至97.8%,提高了13.4个百分点,数据质量从山东省垫底变为居山东省前列,可见数据质量是环保监测的生命线。”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近年来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监测项目不断增加,监测站人员已明显不足,尤其到了基层,高水平专业化人才严重匮乏。加上可能存在的地方行政干预压力,环保部门自己监测的数据准确率存在一定欠缺,有时甚至会与公众感受明显不符。这就导致数据质量不高,不能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不能分清责任,环境监管职能也无从谈起。提高数据质量,是山东实行TO模式最核心的目的。
张波认为,TO模式下,专业的社会化运营机构可以高薪聘请较少的专业人才辅以一般技术人员,完成大规模的监测运行,从而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质量。新模式增加的室外空气站整体比对也完善了监测质控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除了数据质量,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就是大幅降低的运营费用。据了解,去年开始试点的济南、滨州、菏泽三市,空气站运营费用降低了20%以上。而根据山东省环保厅的测算,山东省实行TO模式后,全省空气站运行费用将比现有模式降低15%。
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文新三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实行TO模式可形成规范化的市场竞争,充分发挥运营公司的规模效应和专业优势。实行TO模式后,运营单位、比对单位如达不到运营要求或违规操作的,将扣减其相应的运营费用直至终止运营合同、取消其山东境内运营资格,还将对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张波补充说,尤其是在空气站运营中弄虚作假、不诚信的运营单位和比对单位,省环保厅将建立黑名单,从此在全国最大的环保市场——山东永久禁入,并将名单报至国家环境保护部,通报给其他省区市环保部门。
张波则将之总结为一“收”一“放”,即把环境质量监测上收一级,以省、市为主;把微观的污染源(除大型电厂等特殊污染源)的监测下放一级,以市、县为主。具体地说,跨境的断面等市里负责,境内的还是落实到各县。
“放”是通过TO模式,强化“家门口”的监测。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环境出问题很大原因就是县一级的监测力量过弱,这还容易造成环境事故反应、处理不及时。“收”则是让环境监测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在数据分析和使用上,强化监督、考核、质控以及新的监测指标的研究、监测等,做更该做、更有价值的事。
此前中标菏泽空气站的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强介绍说,目前国内环保市场就是政策市场,环保公司小而散。山东在国内创造性地实行环境监测TO模式,为环保企业提供了一个跨越发展的机会。在TO模式下,监管方式由省对各市质控抽查变为省、市共同对运营、比对单位监督考核,省市形成了合力,提高了监管质量。